镍衍生物出口额达506.13兆盾 大部分销往中国市场
-

图为澳大利亚商品加工设施的镍球。
【本报讯】海事和投资统筹部报告,2022年镍矿衍生产品的出口额已达338.1亿美元,或折合506.13兆盾(假定兑换率1万4970盾)。
海事与投资统筹部长鲁胡特·班查伊丹(Luhut Binsar Pandjaitan)表示,镍矿衍生品出口增长也受到电动汽车电池原材料生产线衍生产品销售的支持,例如镍冰铜和混合氢氧化物沉淀物(MHP)。鲁胡特表示,过去五年钢铁销量大幅增长后,政府致力于继续实施镍矿石至镍冰铜和 MHP下游项目。
他表示,“我们已经开始而成功,所以我们不只是依赖下游镍铁钢,我们开始实施镍冰铜和MHP。”根据海事和渔业统筹部的记录,去年,镍冰铜出口额逾37.4亿美元,或折合56.34兆盾。此外MHP出口额达到21.9亿美元,折合32.78兆盾。
国内镍冰铜和MHP产品总共销往中国市场的总值达36.8亿或折合55.08兆盾。其余的冰镍和HP销往日本、韩国和挪威的潜在买家,总额为19.1亿美元或折合28.59兆盾。
此前报道称,由于没有强劲的中间和下游行业来吸收这种半成品,镍矿业不得不直接出口初步冶炼的加工镍矿石。其结果是,一些附加值的镍冶炼厂和金属加工业往国外迁厂。
印尼莫罗瓦利工业园(IMIP)首席执行官亚历山大·巴鲁(Alexander Barus)表示,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国内负极行业还没有准备好继续吸纳混合氢氧化物沉淀物(MHP)的衍生物,比如硫酸镍(NiSO4)和硫酸钴(CoSO4)。
亚历山大去年在雅加达会议中心披露,“我们仍然出口MHP,因为我们尚不能在国内将其加工成硫酸盐成为细胞包装,这还是冶炼镍矿后的首个阶段,有谁想买它呢。”
因此,亚历克斯强调,莫罗瓦利下游镍矿活动的大部分的附加值实际上在国外进行。他要求政府立即积极发展下游中间产业,以吸纳溢出的精炼镍。他阐明,“现在我们生产前驱体和正极但是国内没有负极产业,还是要出口,下游过程必须与行业相连,因此我们才能获得附加值。”(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