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贾 娜 □夏辰兮
 
提到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和缺乏运动首当其冲。除此之外,一些新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不断被研究发现,并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美国医学杂志》近期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将“伤心”的新因素及其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归纳总结。
全身炎症性疾病。炎症是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如外伤、感染等损伤因子)时,发生的一种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一般认为,在可控范围内的炎症反应是有益的,但如果这一平衡被打破,炎症可能就会失控,对正常的器官和组织造成伤害。比如,炎症反应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令脂质在血管内皮下逐渐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和血液流动受阻。与此同时,慢性炎症中的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和白细胞等物质会促进斑块形成和进展。研究发现,患有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炎症性肠病和银屑病等全身炎症性疾病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也较高。
母婴因素。女性怀孕期间如果有妊娠糖尿病、子痫前期等情况,会增加产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婴儿如果出生时为早产或低体重,出生后可能面临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等,这可能与氧化应激增加相关。
社会经济地位低。这类群体通常承受更多的社会压力,比如经济困境、社会排斥和不平等待遇等,加之健康认识不足,都容易导致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
空气污染。研究表明,人们暴露在污染越严重的空气环境中,心血管疾病风险越高,还会加重已有的心血管疾病症状。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PM2.5、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铅、汞、砷和镉等,一旦浓度超标,被人们吸入,会诱发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自由基的产生,造成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脏电生理活动异常,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慢性压力。经济、工作、人际关系等慢性压力,会让身体长期过度释放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皮质醇等压力激素,容易诱发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压力性肥胖等。研究发现,压力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对于女性,会导致冠状动脉出现斑块或阻塞。而且,现在很多年轻人经常不吃早餐、点外卖、爱喝甜饮料,这容易导致血糖、血脂不稳定,增加患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的风险,心血管也会不堪重负。
其实,想让心脏不受伤并不难,建议从现在起做出一些小改变。第一,学会管理压力,保持平和心态。如果发现自己最近情绪不好,要及时调整心态,可以通过正念、冥想、深呼吸、户外运动、找朋友诉说等方式让自己放松下来。第二,天气好的时候,家里常开窗通风,雾霾天气减少外出或佩戴口罩。第三,改善饮食结构,少吃高油高脂高糖高盐的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其中富含维生素、叶酸、膳食纤维和多种抗氧化物质,能够减少氧化应激反应对血管的损伤,增强血管扩张能力,保持血流畅通。第四,保证睡眠,尝试比往常早半小时上床睡觉,保证每晚有 7~8 小时高质量睡眠,有助降低心脏病发作风险。第五,定期体检。普通人群每年要进行心电图检查,有各类心血管疾病、心源性猝死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最好每年到医院进行全面心脏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