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家:教你调治老胃病
-
受访专家:江西省名中医、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医堂主任中医师 廖为民
生命时报特约记者 贺闺连 杨 萌
啤酒、炸串、冷饮齐上阵,夏季可能是很多人最“大快朵颐”的时刻。但对于很多老胃病患者来说,如果满足了味蕾,后续的“痛苦”可能只有自己能体会了。慢性胃病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胃痞”等范畴,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复杂,缠绵难愈。其主要症状为上腹部有不适感、恶心嗳气、饱胀、泛酸、烧心、消化不良等,病因多为暴饮暴食、感染、遗传、免疫、精神因素等。江西省名中医、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医堂主任中医师廖为民从事中医临床37年,最擅长治疗脾胃疾病,提出脾胃虚弱、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湿困热郁为慢性胃病的主要病机。本期,《生命时报》特邀他详解慢性胃病的治疗方法,教大家如何养胃护胃。
健脾养胃。食物是生成精、气、血、津液的主要物质基础,而食物的消化及其精微的吸收、传输都由脾主导,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故曰“脾居中央,灌溉四旁 ”。 同时,脾胃又是人体抗御病邪的重要器官,在预防和治疗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时,调理脾胃之气,使生化之源不竭,正气充盛,有利于祛邪除疾。即使是重病、久病,只要胃气尚存 ,也有所转机。“胃气一败,百药难施”,口服药物进入体内,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的好与差,是药物能否完全发挥其治疗作用的必要条件,是治疗疾病的根本所在。廖为民认为,慢性胃病多在脾虚的基础上而发,临床常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沙参麦冬汤等健脾养胃。
调肝理气。慢性胃病包括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主要表现为胃脘疼痛或胀满不适。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脏腑气机,助脾胃运化受纳。疏泄正常,则脾升胃降,运化健旺;反之,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致气机郁滞,胃失和降而为痛。与此同时,肝气久郁,既可化火伤阴,又能导致瘀血内结,使胃痛加重或缠绵难愈。廖为民认为,肝疏泄失常,一为疏泄太过,二为疏泄不及,三为脾胃亏虚,应针对性配伍药物治疗。
活血化瘀。“胃病久发,必有聚瘀”,表现为胃痛固定、持续,时而刺痛,或有包块,舌暗红或有瘀斑、瘀点等。有些患者可能没有类似症状,但做胃镜时会发现有出血点及溃疡、增生,这就是中医的瘀血表现。对于这种情况,廖为民重视活血化瘀药的运用,常配伍郁金、延胡索、三七、赤芍等。
清热祛湿。慢性胃病日久会有口干口苦、舌苔变黄等症状,治疗可适当选用蒲公英、黄芩、黄连等清热药。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湿浊内生,会有舌苔厚浊或腻等表现,此时可用厚朴、藿香、山药、薏米等燥化渗湿。
其他治法。廖为民常用的是制酸护膜生肌、消食导滞等法。如胃中酸度增高,伴口泛酸水者,用乌贼骨、瓦楞子等制酸;对于食欲不振、舌苔厚腻者,用厚朴、枳实、谷麦芽、山楂等消食导滞;胃十二指肠溃疡糜烂者,用珍珠粉、三七护膜生肌、祛瘀生新。
胃病患者日常如何调护?廖为民表示,规律生活才是治病良药。1.调情志。凡
怒、悲、思、恐、惧,皆损元气。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胃气的宣降。2.忌劳倦。过度透支身体会累及脾胃,造成脾输精气不足,可致困倦无力、泄泻等症发生。3.节饮食。胃病患者少吃生冷食物,常吃易消化的食物,不吃过烫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