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三伏天养生谣言 以热制热要适度 大汗淋漓耗津液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 张 帆
俗话说,“冬养三九,夏养三伏”,伏天做好养生工作,可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础。伴随入伏,网络上出现了不少伏天养生帖,比如伏天不能吃冷饮、伏天要出汗排毒……这些说法其实都有一些片面性。这里,针对一些谣言信息做下澄清,并推荐给读者朋友正确的三伏养生方法。
谣言一:伏天汗出透了才排毒?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人为什么会出汗?在正常人体生理状态下,气候比较炎热或运动后都会出汗,出汗的目的是散热。当天气热时,比如三伏天,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人出汗是为了更好地散热,皮肤通过出汗来释放热量、调节体温,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夏天过得要像夏天”。但是不是夏天出汗越多越好呢?当然不是。汗出得太多,水分流失过多,容易出现脱水甚至中暑。中医理论中有“汗血同源”一说,是指汗是津液转化而来的,津液与血液都来源于脾胃运化出来的五谷精微(营养物质),当汗出太过时,其血必虚。所以,微微出汗即可,适时避暑才是正解。
谣言二:伏天冰镇饮料不能碰?三伏天,外面犹如打开了“蒸烤模式”,冰镇饮料喝起来消暑爽口 ,岂不美哉?但很多老人都会说三伏天里不能碰冷饮,其实这个要看喝冷饮的人是什么体质。如果是热性体质,则可以适量地喝冰水或凉性饮料;如果是虚寒体质 ,热天应尽量喝温水或凉白开。需要提醒,凡事都有度,不论什么体质过分喝冷饮都会影响脾胃健康。而且特别热时喝冷饮也需要小口慢慢喝,要做到“沁人心脾”的凉爽,而不是“热锅里倒凉水”一般的炸裂。
谣言三 :伏天养生应该以热制热?三伏天的“以热制热”其实指的是“夏季养阳”,在阳气最盛的节气里乘胜追击补养阳气 ,效果最佳 。 但“以热制热”并不是一味“热着”,可以这么做:把冰镇饮品换成温的或者常温的凉茶,用温水洗澡而不冲凉水澡。
谣言四:随身携带藿香正气防中暑?藿香正气水的主要功效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可治疗因热天夹杂湿气而引起的发热、胸闷、腹胀、吐泻,以及湿浊过盛引起的恶心呕吐(暑湿感冒)。作为临床常用的“暑期圣药”,很多人会把藿香正气水随身携带,当做预防中暑的必备药品。实际上,藿香正气水并不应该用于防中暑,而应该用于治疗暑湿感冒。想要预防中暑,远离高温环境、主动降温、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等才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
谣言五:“夏练三伏”适合所有人?夏练三伏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指在夏季最热之时,通过适当运动增强身体的耐热性,预防中暑等疾病,主要目的是通过锻炼提高身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让身心保持一种健康状态。但三伏天有气温高、空气湿度大的特点,这样的气候“夏练三伏”需要有技巧。一方面,时间要选对。三伏天白天长,作息方面可晚睡早起,选择清晨或傍晚温度相对凉爽时最好。另一方面,运动要选对。容易出汗的“大运动”应避免,游泳、瑜伽、太极拳等既能强身健体,也不会因过度运动而伤害身体。
千百年来,历代医家观察发现,三伏养阳对于冬季多发、好发疾病有很好的预防治疗作用,于是提出了“冬病夏治”的特色疗法。对于广大老百姓来说,三伏天的“冬病夏治”,除了去医院治疗,在家中也可进行调养。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些方法。
穴位贴敷。入伏后,穴位贴敷“三伏贴”成为很多人的首选方法。“三伏贴”最为适合哮喘、慢阻肺、肺纤维化、过敏性鼻炎、慢性肺炎、慢性鼻咽炎等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防治。每年头伏、中伏、末伏时段,可在肺俞、膻中、定喘、脾俞、大椎等穴位进行穴位贴敷 4~6 小时,皮肤不过敏者可贴至 6~8 小时。如果连续 3 年以上都能够坚持“三伏贴”,对冬季呼吸系统相关疾病能有非常明显的改善效果。三伏贴可在正规中医院或专业药店购买。
艾灸。三伏天是天地阳气最盛之时,与艾火的纯阳结合,双重阳气作用于病灶,有助祛除人体寒湿之气,温通经络。艾灸最适合虚、寒、痛相关疾病的防治,如出虚汗、怕风、怕冷、四肢发凉、胃痛、腹泻、痛经、遗精、排尿障碍、腰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在家中艾灸,一般选取神阙穴(肚脐眼)、足三里、中脘、肾俞、命门等穴位中的一个或两个,艾灸悬空于穴位上方5-8厘米处,每次灸20-30分钟,每周灸2-3次。
中药泡洗。很多人认为中药泡洗在秋冬季节比较合适,其实不然,夏天泡洗不仅可以更好地养护阳气、温经通络,还可祛暑湿。尤其是平时脾胃消化功能弱、容易腹泻的人群,或者平时有湿疹,到了暑湿季节,湿疹泛发、奇痒难忍者。每天睡前使用 40℃左右的温水,泡洗 20 分钟左右;如果四肢怕冷,泡浴的水中可加少量艾草;如果有湿疹,可加少量金银花或藿香正气水。
刮痧。三伏天虽是暑气最盛之时,但也最易受凉。刮痧可以散外感、活血化瘀清里热,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身体新陈代谢。刮痧前,先将皮肤清洗干净,然后涂抹植物精油,刮痧时手法要轻柔,以免刮破皮肤。
针灸/推拿。针灸穴位中有一个特殊的穴位,叫阿是穴(以痛为穴,哪里最疼哪里就是阿是穴)。在家中,可自行和互相按揉身体平时不适的部位,取穴准确时会有酸、麻、胀、痛等感觉,按揉后自觉轻松舒适。三伏天,人们穿着较少,经络穴位浮于浅表部位,更容易触及阿是穴。阿是穴往往是经脉或筋肉不通畅的表现,经常按揉能起到一定的防病治病作用,可作为普适保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