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15日,由中国音乐学院出品,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实践中心制作的大型多媒体合唱剧《聂耳的歌》在中央歌剧院剧场成功上演。本剧以聂耳短暂而波澜壮阔的一生为线索,以戏剧与音乐作品相结合的舞台手段为结构,是一部为凸显合唱艺术而创作的新型舞台剧;舞台从听觉、视觉等多维度建构特定的音乐历史情境,让观众沉浸式地感受聂耳的非凡经历。
 
《聂耳的歌》由中国音乐学院校长李心草担任总策划、艺术总监与指挥,国家一级编剧赵大鸣担任编剧,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艺术实践中心副主任胡廷江担任音乐总监、作曲与编曲,中国交响乐团作曲黄凯然担任作曲、编曲,中央歌剧院国家一级导演沉亮担任导演,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金野担任指挥。在“聂耳的音乐时空隧道”之中,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黄训国与来自声乐歌剧系的优秀师生们用音乐叙事,在光波流转中带领观众走进聂耳短暂一生的音乐创作和辉煌故事,聂耳的音乐创作在戏剧性地呈现之中焕发新生。
 
“与歌剧和音乐剧不同,《聂耳的歌》以合唱为主要表现形式,聂耳的生平故事作为辅助线索串联起整个剧目。”剧中聂耳的饰演者黄训国介绍说,虽然自己是一名歌唱演员,但在这部剧中并不需要演唱大量歌曲。其主要任务不仅要在舞台上完成大量的台词,个别部分也要演唱聂耳创作的歌曲。 “塑造聂耳这个角色,对我来说颇具挑战性,因为并非话剧专业出身的,但为了完成这部以聂耳生平为创作背景的作品,我需要从话剧的角度去理解和演绎人物。”在黄训国看来,聂耳通过自己的音乐作品,为民族自由和解放发出了强有力的声音,唤醒了民众的意识。如今当代的年轻人更应当继承聂耳的精神,拥有民族意识和青年觉醒的精神。 “我们青年一代应当怀揣这种精神,无论是在文艺创作、学习还是工作中,这种精神都将对我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整部作品演绎的曲目中,既有《卖报歌》《毕业歌》《金蛇狂舞》等脍炙人口的经典旋律,更有慷慨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抒发了浓郁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气韵,其雄壮的旋律和坚定的节奏,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精神风貌,更激发了每一位在场者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本剧导演沉亮认为,这部作品的基本样式是一部音乐戏剧,其中音乐的戏剧性是内在的,蕴含在乐谱和听觉体验之中。对于导演来说,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深入解读这些音乐。在解读音乐的过程中,追溯聂耳的创作年代至关重要。再通过聂耳的作品,将他短暂而传奇的一生串联起来。
 
聂耳在23岁时便英年早逝,但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他却留下了丰富的音乐遗产。全剧以聂耳生平首个作品《口琴曲》的旋律贯穿,经由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作曲家胡廷江与作曲家黄凯然采用交响化的作曲手法全新创编,使之既不脱离聂耳原作,又使其焕然一新。 “在音乐戏剧作品中,我们通常将某个核心主题或旋律称为'主导动机'。在这部合唱剧中,我们采用了聂耳生前创作的第一部器乐曲作为主导动机,这个动机被巧妙地贯穿在整个戏剧作品中,成为连接剧情发展的纽带。”
 
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金野为此介绍说,这种表现手法在传统歌剧和其他舞台作品中非常常见。运用在这部剧中的创新之处在于,将聂耳的第一部作品作为一个线索,从他的创作起点一直贯穿到他的生命终点,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叙事闭环。 “通过这样的艺术处理,我们不仅展现了聂耳音乐作品的连贯性和发展脉络,还巧妙地展现了聂耳一生的旅程,使得整部戏剧在结构上更加紧凑和完整,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性和戏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