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同济大学医学院肥胖研究所教授 邹大进
本报记者 田雨汀
 
俗话说,男女有别,在生理特点、身体结构、心理状态等方面都各有差异。近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糖尿病与内分泌研究中心团队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男女在患糖尿病和糖前期的风险指标上也有不同。研究指出,女性血液中脂联素的水平、男性血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的水平,能够分别预测其在10年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有多大。该论文发表在《内分泌学前沿》杂志上。
同济大学医学院肥胖研究所教授邹大进解释,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抑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修复损伤的血管、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腹型肥胖的女性,脂联素水平容易降低,数值越低 ,糖尿病患病风险就越高。”具体而言,血清脂联素低于3 毫克/升,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3毫克/升以上人群的4-5倍。
对于男性来说,血清中低水平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与糖尿病、糖前期风险相关。邹大进表示,该指标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促进细胞的分化、增殖和个体的生长发育,与胰岛素抵抗存在关联。
不仅如此,肌肉质量与腰围也会影响男女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一项研究指出,如果身体活动和肌肉质量得到提升,处于糖尿病前期的男性,未来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会显著降低;而糖前期女性须避免腰围增大和腹部肥胖。对此,邹大进解释,男性的生理特征是脂肪少、肌肉多,体脂一般在25% 左右,肌肉含量达30%。随着年龄增长,如果出现胳膊、腿变细等肌肉退化的情况,就要警惕糖尿病风险。“肌肉是人体储存葡萄糖的地方,我们吃进去的米饭、馒头等碳水化合物会变成葡萄糖,肌肉会迅速将吸收的葡萄糖以肌糖原的形式储存。因此,肌肉量减少后,过多的葡萄糖无法被吸收。”邹大进说,“女性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脂肪多、肌肉少,脂肪基数大,稍有增多就容易得糖尿病。”建议女性的体脂一般不超过28%、腰围不超过85厘米,高于这个数值,糖尿病发病率会大幅增加。
邹大进表示,通过对家族史、肥胖、久坐、高血压、冠心病等常见风险指标进行综合评分,能初步估计风险,筛出高危患者。临床上,其他预测指标还包括以下几种。C反应蛋白。该数值升高,代表胰岛中存在一定炎症,胰岛功能会逐渐衰退,影响胰岛素的信号传导,导致胰岛素抵抗。常值15个国际单位,说明有高胰岛素血症,提示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甘油三酯。甘油三酯和高血糖会相互促进,甘油三酯升高代表体内脂肪沉积过多,超过1.7毫摩尔/升为高甘油三酯血症,若高于2.25毫摩尔/升,则糖尿病风险更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该指标也是内源性胰岛素抵抗的临床标志,低于1.0毫摩尔/升,糖尿病风险增加。另外,甘油三酯与好胆固醇的比值也可预测风险,男性大于1.7、女性大于2.8时 ,需 要提高警惕。
邹大进强调,预防糖尿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是重中之重。饮食方面,保证全谷物、杂豆类占主食的1/3,每天吃500克新鲜蔬菜,多吃鱼、禽类优质蛋白,多喝水,少喝含糖饮料。运动方面,可选择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等有氧运动,结合中等强度的力量训练,可在餐后1-2小时开始,视情况运动30-60分钟。
除了合理饮食、积极锻炼,还要做好三点:调控肠道菌群。经常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对症治疗,服用益生菌调理胃肠道,缓解症状。不熬夜。经常熬夜会导致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 ,影响身体正常代谢。减脂增肌。腹型肥胖的女性要认真减脂 ,将腰臀比控制在0.85以下;男性锻炼则需侧重大量增肌,不要一味饿着减肥或做单一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