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高 伟
本报记者 郭诗颖
 
不知从何时起 ,入睡难、睡眠少、质量差成了现代人的“通病”。发表在《神经病学》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提醒 ,睡眠不佳会增加急性中风的风险,尤其是有5个以上睡眠障碍症状的人,中风风险高5倍。
研究由爱尔兰国立大学开展,共纳入4496名参与者,其中1799人经历过缺血性中风,439 人经历过颅内出血。研究人员从睡眠时长、午睡时长、睡眠质量、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维度,评价了睡眠相关问题与中风风险的关系。最终发现,与睡 7 小时者相比,睡眠少于5小时的人,中风风险高3.15倍;睡眠超过9小时者,中风风险高2.67倍;与不午睡相比,午睡时长超过 1小时的人,中风风险高1.88倍;难以入睡或睡眠经常中断的人,中风风险高1.3倍;有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人,中风风险高2.64倍。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突然破裂或闭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造成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脑出血和脑缺血。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高伟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睡眠障碍与中风之间存在双向关系。睡眠呼吸障碍目前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主要是因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会加剧脑组织的缺氧程度,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体新陈代谢和抗炎能力,引起一系列机体应激反应,进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脑血管健康。反之,发生过中风的人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加之情绪波动,容易诱发睡眠障碍。
高伟表示,睡得好能巩固记忆,促进脑功能发育,增强免疫功能。此前,美国心脏病协会提出的“生命八要素”中明确指出,睡得好是保证心脑血管健康的必要组成部分。理想状态下,成年人每晚的睡眠时长应为7~9小时,午睡时间在30~60分钟为宜。针对如何提升睡眠质量,高伟给出以下建议。
睡眠效率要高。建立“上床等于睡觉”的概念,平时看书、看电视尽量不要靠在床上 ,这样有助于形成条件反射 ,缩短入睡时间。
睡前状态要好。饥饿感对入睡和睡眠质量影响很大,睡前可以喝些牛奶、酸奶等,但不要做剧烈运动,少接触让人精神紧张的电影、音乐、书籍等。
入睡环境要稳定。光线会影响人的睡眠,所以卧室要避免使用过于明亮的灯,可以在安静环境下,适当播放白噪音、轻音乐等助眠。选购软硬合适的被褥、枕头等寝具,提高舒适度。
切勿滥用药物。睡眠是反映身体状况的一面镜子,身体出现问题会影响睡眠,睡不好也会触发疾病。因此,如果有明显的睡眠问题,要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或其他治疗,切忌滥用安眠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