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5月3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将在瑞士举办的首届乌克兰“和平峰会”会议安排,同中方要求以及国际社会普遍期待还有明显的差距,中方难以参会。中方始终坚持国际和会应当具备俄乌双方认可、各方平等参与、对所有和平方案进行公平讨论这三个重要的要素,否则难以为恢复和平发挥实质作用。
日前,应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请求,瑞士联邦主席阿姆赫德宣布将于6月15日至16日举办关于乌克兰问题的“和平峰会”。但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得知会议计划初期就已明确表态拒绝参加,此外,南非和巴西也表明不参加此次会议。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尽管美国长期以来支持乌克兰,也是泽连斯基重要的邀请对象之一,但美方表示,由于“日程安排的冲突”,美国总统拜登将不会出席此次峰会。
作为国际体系中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不参会的表态也在国际社会中引起广泛关注。而中国放弃参会是基于多重考量。
首先,需要从此次会议的性质说起。与其说是“和平会议”,不如说是泽连斯基推销其“和平公式”的平台。在第77届联合国大会上,泽连斯基提出乌克兰“和平公式”,其中包括五大要点:制裁俄罗斯使其受到“应有的惩罚”、保护公民的生命、恢复乌克兰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安全以及获得更多支援坚决自卫。此外泽连斯基还向联合国呼吁限制俄罗斯代表团的多项权利,甚至剥夺其身为五常的否决权。很明显,“和平公式”的五大要点没有任何通过谈判结束战争的意向,相反,乌克兰只想击败俄罗斯,并希望俄罗斯受到制裁、付出代价。换言之,这并不是一个“和平峰会”,而是激怒并挑衅俄罗斯的场所。事实上,中国的态度早已明确。在2023年2月24日公布的引起国际社会普遍赞誉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中明确指出:“冲突战争没有赢家。各方应保持理性和克制,不拱火浇油,不激化矛盾,避免乌克兰危机进一步恶化甚至失控,支持俄乌相向而行,尽快恢复直接对话,逐步推动局势降级缓和,最终达成全面停火。”既然不是一次直接对话,与中国一贯的立场相悖,中国为什么要参加?
其次,此次会议在其目的上存在严重问题。众所周知,乌克兰危机发生之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一直想逼迫中国选边站,借以离间中俄关系。面对这种形势,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为推动危机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冲突发生后,中国向乌克兰提供了多批次的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然而,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却始终在乌克兰问题上抹黑中国立场,近期更声称,虽然未发现中国向俄方提供用于俄乌冲突的武器,但中国正为俄国防工业提供“压倒性支持”。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这样的情形下,中国如果参会,势必会成为一些国家肆意抹黑和道德绑架的“靶子”,这是中国所不能容忍和接受的。
最后,就结果来说,这样的峰会不开也罢。由于俄罗斯不参会,乌克兰单方面出席的“和平峰会”将变得毫无意义——若要达成一份“和平协议”,其中的条款、条件,必然是参战各方都能接受的。俄方代表缺席,双方如何达成一致呢?最近,在接受《消息报》采访时,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没有俄罗斯参与,讨论与我们相关的安全议题绝对是徒劳的。充其量,会议将成为学术性的空谈,根本不具备取得任何实际成果的可能性。”此外,从根源上说,俄乌的矛盾在于美俄地缘政治对抗,如果美俄之间的矛盾不缓和,那么俄乌冲突还将继续。现如今,美国总统拜登也不参会,这样的峰会必然毫无意义,可能还会有副作用。
当前,地区冲突多发,和平弥足珍贵。中国和巴西最近联名发表了关于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强调遵守局势降温三原则,即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同时呼吁各方坚持对话谈判、加大人道主义援助、反对使用核武器、反对攻击核电站、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只有这样,和平才会降临。而打着和平旗号,企图借此逼迫其他国家选边站,只能吞下损害自己利益的苦果。(杨震 上海政法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垚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学员。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