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高血压中心主任 张 毅
生命时报记者 田雨汀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全球约 12.8 亿成年人患有高血压,但只有一半人得到了正确的诊断和控制。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饮食不健康、肥胖超重、精神压力大,使得高血压患病率继续上升。临床上多采用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帮患者控制血压,但发表在《个体化医学杂志》上的新研究提示,精准医疗时代,对每个高血压患者的发病机制进行个性化评估,并选择适宜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通讯作者、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高血压中心主任张毅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目前,我们普遍采用的标准化降压治疗方案虽然能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但一些患者的病理生理状况仍然存在,可能导致心衰、慢性肾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超过 90%的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 ,且病因不明。对此,张毅团队在相关文献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将高血压病因总结为R、E、A、S、O、H 共 6 类,并给出了每种类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肾素依赖性高血压(R)。肾素与人体血管的收缩功能有关,肾素依赖性高血压即血肾素升高所导致的高血压。临床上,可通过检测肾素明确诊断,但肾素水平易受降压药的影响,因此要根据患者口服的药物进行评估。治疗方面,建议患者优先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普利类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沙坦类药物)和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β受体阻滞剂可作为二线降压药。动态监测患者肾素水平,虽然短期内会增加医疗成本,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能为患者提供更精准和个性化的药物选择。
老年动脉硬化性高血压(E)。老年高血压定义为:年龄在 65 岁及以上,日常监测血压高于 140/90毫米汞柱。老年动脉硬化性高血压的特征包括收缩压升高、脉压降低、血压变异性升高,以及体位性低血压。随着年龄增长,血管会扩张、僵硬,患有高血压的老人更易出现心梗、心衰、脑卒中、认知功能下降等并发症。因此,治疗老年动脉硬化性高血压的理想降压药应稳定有效、副作用少、给药方便,优选钙拮抗剂或利尿剂作为初始治疗药物,联用普利类药物/沙坦类药物或β受体阻滞剂强化降压。
交感活动性高血压(A)。以交感神经被激活和增强为特征,临床表现为边缘性高血压、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等 。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占 14%~44%,病理生理机制与高盐饮食、肥胖、吸烟等因素密切相关。治疗分为药物和非药物两种,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选择。
继发性高血压(S)。继发性高血压约占所有高血压的 10%,具有明确、可逆的潜在原因。除饮食和药物外,常见病因还包括主动脉缩窄、肾动脉狭窄等。继发性高血压的潜在病因会随年龄变化,建议 18 岁以下青少年筛查肾实质疾病和主动脉缩窄;19~39 岁的年轻患者筛查甲状腺功能;40~64 岁的患者筛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甲状腺功能障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库欣综合征和嗜铬细胞瘤;65岁以上患者,筛查肾血管性高血压、原醛、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肾实质高血压。早发现、早干预有助控制血压,减少药物使用,甚至实现逆转或治愈。
盐敏感性高血压(O)。这类高血压是因盐摄入量增加而导致的血压显著升高,据估计,正常人群中发病率为25%,在高血压人群中发病率为 30%~50%。诊断这类高血压,一般采用盐负荷试验或 24 小时尿钠评估。对于这类高血压,关键在于控制盐摄入量,每日不超过 5 克,多吃含钾食物,限制饮酒,积极锻炼。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H)。同型半胱氨酸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显示,同型半胱氨酸每升高 5 微摩尔/升,收缩压/舒张压就会增加 0.45/0.47 毫米汞柱。张毅表示,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检测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此类高血压患者要注意补充叶酸、B 族维生素,多吃果蔬、规律运动、戒烟。药物治疗方面,依那普利与叶酸联用可将中风风险降低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