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张敏婷
 
指甲刮过黑板的“吱吱”声、同事频繁点鼠标的“滴滴”声、别人咀嚼口香糖的吧唧声、睡觉的打鼾声……这里有你无法忍受的声音吗?对大部分人来说,这些声音是能被自动忽略的背景音,但对有些人来说,这些声响简直是噩梦,一旦听到立马汗毛竖起,注意力全被夺取,烦躁不已。如果你存在这样的抓狂表现,可能是有“厌音症”。
厌音症,也叫“ 选择性声音敏感综合征”,属于一种精神心理障碍。表现为对某些人为的、无害的声音产生过度的负性情绪反应,如讨厌、排斥、感到愤怒、无助等,可伴有胸闷、头昏脑胀、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体温升高或肌肉紧绷等生理反应,严重的还会因为受不了这些声音而惊慌、逃避甚至采取暴力形式对抗。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近 20%人患“厌音症”,平均发病年龄约为 12岁,最早可在 5 岁出现。
厌音症不是简单的声音敏感或对特定声音恐惧,他们“听不得”的声响有很多,如他人的咀嚼声、吞咽声、喝东西时啧啧或者咕咚咕咚、咳嗽声、吹口哨、擤鼻涕声、打字声甚至呼吸声等。因为他们无法面对这样“嘈杂”的噪音或谈话环境,不少人会选择独自待着,无法与他人一起吃饭,难以与他人一起生活,因此常常感到痛苦、孤独。
对我们来说稀松平常的背景音,为什么对他们来说如此刺耳?由于针对厌音症的研究较少,其确切机制尚未确定,目前一些学者认为可能的病因有:1.厌音症患者的听觉系统较为敏感,耳朵好像自带“扩音器”,听到的声音更多、更响;2.患者的神经传递速度比较快,容易对刺激源过度反应;3.心理因素,如童年时长期暴露在噪音下、受过声音相关的心灵创伤等;4.遗传因素。
厌音症治疗没有特效药,认知行为疗法是最常用的方式。有些药物可以用来缓解与厌音症相关的焦虑症状。其他的如声音疗法、音乐疗法和改变生活方式等,也对缓解疾病有效。
对于程度不是很严重的患者,或者不到疾病状态,只是容易厌烦某些声音的人,可以试试下面方法来调节:
1.适当使用耳塞或耳机隔绝外界声音;2.身处公共场所时,远离刺激源;3.学习放松技巧,高压状态会加剧厌音,就如你在着急赶工的时候更听不得隔壁同事敲打键盘的声音,因此应尽可能让自己放松;4.重置回忆,对某些声音的厌恶可能源于糟糕的回忆,可以进行回忆重置,比如若你对切菜剁肉的声音感到不适,可以在下次自己或家人做饭时,配以好闻的香味或播放喜欢音乐,让切菜声和“美好”联系在一起,减轻对它的厌恶;5.实在无法忍受时,适当地向发出声音者提出请求,解释自己的不适感以获得对方的理解。如果已经出现严重的抑郁或焦虑倾向,就要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