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阮光锋
生命时报记者 卞 磊
 
此前,全国多地刮起“剩菜盲盒”风。不少年轻人在网上分享“捡漏”经验,并给出“环保、超值划算”的评价。“剩菜盲盒”当然不是真的剩菜,而是临期或当天未售出的食品,它们被随机放在“盲盒”中,低价出售。为了深入了解这种产品的优势和不足,记者走访了北京两家售卖“剩菜盲盒”的食品店。
“我们是这两个月才开始卖这种‘盲盒’的”,其中一家面包店的店员告诉记者,每天早上10点,他们会在某软件上架3~4份“剩菜盲盒”,每份包含4~5个面包,“推出后很受欢迎,有时候一上架就被抢完了。”盲盒面包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塑封包装的,多是当天或前一天上市,上面标注了生产日期、保质期,距过期还有四五天;另一类是装在保鲜袋里的产品,上面没有标注任何商品信息。具体品种要依当天经营情况而定,有时招牌产品也被纳入其中。如果按原价计算,一份盲盒的总价为40~45元,但消费者买到手只需花17.9元。
望京的一家寿司店里,“剩菜盲盒”同样火爆。店员介绍,一份原价80~100元、装有十多个寿司的“剩菜盲盒”,折后价仅为40元。店员表示,“一般不会考虑食物搭配,当天剩什么就卖什么。”该店目前为止没有出现过食品安全问题,也没出现过顾客退换产品的情况,“我家提货时间是晚上9点~10点,客人到店后,我们会反复强调要当天食用。我们只能保证食品当天吃了没事,隔两三天肯定保证不了。”
目前,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地的不少商家已加入 “剩菜盲盒”销售大军,商家类型包括面包甜点店、早餐包子铺、奶茶咖啡馆、寿司店、卤菜店等,他们多是在相关软件上销售自己的盲盒商品。
购买“剩菜盲盒”的以既有时间,又想省钱的年轻人为主。因为若想买到心仪的“剩菜盲盒”,顾客需卡着上架时间点眼疾手快地下单,以免扑空;即使订购成功,也要在商家限定的某个时段,如晚上8点~9点到店自提。有商家告诉记者,若超时未取,不但吃不上饭,付的钱也无法退回。记者走访当天,一位在店内选购商品的50多岁阿姨也对“剩菜盲盒”表现出了极大兴趣,表示“要赶潮流试一试”。
“剩菜盲盒”起初流行于海外,主要以面包等便于存放和携带的食品为主。有美媒统计,目前光在美国休斯敦,就有80多家店铺销售“剩菜盲盒”。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锋认为,
“剩菜盲盒”的优势非常明显,一是能减少食品浪费。2019年,全球被浪费的食物总量达9.31亿吨,能装满2300万辆载重40吨卡车,而通过“剩菜盲盒”,许多原本要被处理掉的临期食品能重新进入市场。二是形式较为新颖、性价比高,会吸引一些关注环保和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但阮光锋也表示,“剩菜盲盒”给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少、口味难保证,食物保质期和储存条件等信息不够明确,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无论如何,食品安全是底线。”阮光锋说,在更多商家考虑销售这类盲盒前,须先解决好食品安全和质量问题,具体有以下4点建议:1.遵循食品安全标准,确保食品在加工、储存等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交叉污染等;2.在盲盒上清晰标明食品种类、成分、保质期等信息;3.保持透明度,在消费者需要时提供如“剩菜”来源、处理方式及食品安全措施等详细信息;4.在不浪费的前提下,提供更多选择,增加满意度。
与此同时,消费者也应注意在良好信誉的商家或品牌购买产品,降低买到不合格食品的风险;买到“剩菜盲盒”后要查看食品标签,了解食品成分、保质期等,并尽快吃完,确保食品新鲜度和安全性;如果发现食品的外观、气味和口感存在异常,应立即停止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