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学院武术套路教研室教授 黄康辉
生命时报特约记者 蒋 锐
 
太极拳是我国老人最喜欢的健身方式之一。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发布的《美国身体活动指南中期报告:老年人实施策略》(以下简称《报告》),多次推荐老人练习太极拳。
《报告》建议,65岁以上老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有氧运动和两次抗阻运动。从形式上看,最好选择能同时包括有氧、抗阻和平衡训练的混合运动,以改善身体机能,降低跌倒及相关伤害的风险,太极拳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报告》多次提及太极拳的好处,比如想让患关节炎的老人运动起来,其中一个解决方法就是练太极拳。美国纽因顿老人和残疾人中心因善于督促老人运动而闻名,此次作为范例被列入《报告》中,该中心开设的防跌倒项目也包括太极拳。《报告》附录中特别推荐了4门太极拳课程,内容上各有侧重:第一个以太极拳为基础,教授8个预防跌倒的动作,旨在提高老人的活动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减轻压力、改善认知力;第二个针对关节炎患者,主要通过太极拳帮助他们提高灵活性、平衡性、耐力,同时有助缓解不适;第三个是为期6周的系列课程,每周2次,每次90分钟,课程内容包括太极拳和气功的基础知识,参与者回家后,还要在泡咖啡、洗碗等日常活动中练习基本动作;第四个是美国俄勒冈研究所科学家专为有跌倒风险老人设计的课程,以24式简化太极拳为基础,弱化了武术成分,更侧重平衡训练,每节课都包含热身练习、核心训练、缓和练习等。
在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学院武术套路教研室教授黄康辉看来,练习太极拳主要有以下5点好处。一是防跌倒。常练习可以改善身体平衡能力,增强腿部肌肉力量,降低跌倒风险。二是提高柔韧度。太极拳多用慢速来“行圆走弧”,搭配屈腿半蹲姿势,长期练习能够改善肌肉柔韧度。三是增强心肺功能。太极拳练习过程中,讲究深、长、细、缓的呼吸方式,长期练习能够提高心肺能力。四是调节情志。太极拳讲究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形中会影响练拳人的性情。五是协调人际关系。如集体练习太极拳,彼此间可以交流经验,有助提高老人社交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交圈。
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武术运动的一种,国际传播历史悠久,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迈出国门、走向世界,202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着太极拳的普及,其价值内涵也成为国内外讨论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它的好处,并开始练习。
黄康辉表示,国外太极拳与国内老人打的区别不大,都是以强身健体、防范各种健康风险为目的。如果是为了追求打拳的难度、传统性,那就另当别论了。
练习太极拳的群体虽然庞大,但真正深入了解的人却有限,黄康辉认为,练习太极拳需要经过专业人士的指导,如果只是简单的模仿,不仅动作不规范,还容易受伤,建议老人跟着专业教练进行科学、系统的练习。
黄康辉提醒,打太极拳贵在坚持,练习时长、运动量等因人而异,不宜贪多求快,一般建议每天练习40~60分钟,初练习或体质较弱的老人应量力而行。想练好太极拳,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对时间。建议在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中的早上或傍晚打太极拳,饥饿或饭饱时不宜练习。2.衣着宽松。上衣和裤子不宜穿得过紧,鞋子要柔软,选择平底、不打滑的运动鞋或布鞋。3.选好场所。冬季最好在室内场馆练习,其余季节建议选择公园、庭院等空气清新、土地平整坚实的地方。4.动作规范。比如避免膝盖超过脚尖,以免造成膝关节受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