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博沃•苏比安托总统最终出面平息了居民因3公斤液化石油气短缺而引发的混乱和抗议。总统要求允许零售商恢复销售3公斤液化石油气,以避免对收入低微民众造成负面影响。
上述决定受到多方的欢迎,尤其是那些仰赖零售商作为液化石油气主要来源的人们。不过,该决定也强调了公共政策不能仅仅基于纸面上的技术计算。
有许多社会和经济现实需要考虑,特别是涉及到民众基本需求的时候。
这场混乱发生在政府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补贴3公斤液化石油气的分配,发布政策禁止零售商销售之后。然而,该政策却引发了混乱,因它导致人们很难再买到 3 公斤液化石油气。
对于大多数小家庭来说,零售摊位是最容易到达的地方。他们可以随时购买,不必远行至数量有限的正式供应点。有了这个新政策,他们的选择就受到限制,要么冒着缺货的风险前往供应点,要么购买价格贵得多的无补贴液化石油气。
在许多地区,许多家庭主妇和中小微企业为确保他们能够在库存耗尽之前获得液化石油气,必须一大早就出门。在加里曼丹、苏拉威西等地区,分配准备不充分导致供应中断,一些地区甚至出现短缺现象。
不仅如此,一直依赖销售3公斤液化石油气为生的小型零售商也受到了影响。他们中的许多人当即失去了收入,因为他们无法再出售曾经是他们主要收入来源的商品。
这次事件给政府留下宝贵的教训:补贴液化石油气分配改革不能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进行。尽管数据清楚表明,享受3公斤液化石油气补贴的,60%左右是中上层经济群体。
但解决方案也必须全面考虑,不能在没有具体解决方案的情况下限制购买。一方面,变革必须逐步进行,并且需要更结构化的系统和更加完善的控制机制。
政府需要加强液化石油气分销基础设施,特别是在仍然难以到达的偏远地区。如果确实要整顿零售商,就必须采取具体措施,确保正式供应点有足够的数量并且地点适中。而将零售商视为子供应点也需要时间,不能立刻实现。
如果该政策立即落实,可能会导致更难以控制的黑市。在许多地区,当正规分销遇到障碍时,往往会出现以更高价格销售液化石油气的投机者。类似这样的事情往后非警惕不可。
能源政策不能脱离宏观经济考虑。印尼目前仍依赖进口来满足国内的液化石油气需求。全国液化石油气消费总量约为每年870万吨,其中超过600万吨来自进口。
这意味着世界油价的波动,将极大地影响政府必须承担的补贴成本。
然而,另一种观点认为,目前我们仍在向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东帝汶等国出口天然气。这一政策必须重新评估不可,因为实际上,我们仍然被迫花费大量外汇来进口国内消费需要的天然气。
另一个教训是,液化石油气销售方面的混乱表明许多高官未理解普拉博沃•苏比安托总统的愿景和使命。他们没有充分考虑其政策的影响,导致对民众产生不利后果,损害了总统的形象。
有鉴于此,今后国家官员无论制定任何政策,尤其是与人民利益直接相关的政策时,都必须更加谨慎,决不可随意、草率地利用自己的权威和权力,制定出对人民极为不利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