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张海澄
生命时报记者 田雨汀
 
高血压影响着全球超15亿人口的健康,但它可防可控。近日,国际高血压学会、世界高血压联盟和欧洲高血压协会组成18国专家小组,编写并发布了立场声明,提出针对高血压及高危患者的生活方式管理建议,作为预防和控制成年期高血压的一线策略。
1. 饮食低脂低盐多果蔬,少红多白。研究表明,在巴西和非洲偏远地区以狩猎采集为生的部落人群,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并未随年龄而上升。这些部落人群的饮食特点是低脂低盐,水果和膳食纤维摄入量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张海澄表示,饮食强调多吃新鲜果蔬和低脂肪乳制品,适当少摄入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多摄入富含钙、钾、镁和微量营养素,有助于在降低血压的同时保持健康体重。声明建议,适当用鱼肉等白肉替代红肉,鱼肉中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降低血压、心率和甘油三酯。一般人群每天摄入2~3 克欧米伽3脂肪酸(约100克鱼肉)降压效果最好。
2.少吃糖和盐。人体肠道在消化高葡萄糖和高钠食物时,可增加钠-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表达。因此,吃的糖和盐越多,肠道吸收葡萄糖和钠的能力越强。吃糖过多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并会导致三高、超重和肥胖。声明鼓励大家,使用低钠盐帮助减盐、降血压,少摄入高糖食品和饮能,减少炎症。试验表明,运动训练干预可提供与抗高血压药物相当的降压效果;当运动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时,血压降幅比单独用药大。张海澄建议,成年人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或75~150分钟高强度运动,至少安排两天抗阻运动。即使是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如步行,也有助降压。料(果汁、加糖饮料、含糖酸奶、干果)。
3.多摄入膳食纤维。现代人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多因饮食结构中加工食品较多、低加工食品过少所致。而食用富含膳食纤维较多的食物会降低16%~24%的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声明推荐,每天摄入25~29克膳食纤维,可最大限度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超过30克也可能带来额外益处。豆类(如黄豆、青豆、黑豆)、全谷物(如小米、燕麦片、各种糙米)、蔬菜(如鲜香菇、木耳、毛豆、西兰花)、水果(如石榴、梨、鲜枣)中的膳食纤维含量都比较高。
4.尽量少喝酒。张海澄表示,饮酒没有安全量,喝一点都会导致血压升高。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角度看,最佳的饮酒量是零。相比饮酒者,能及时戒酒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更低,健康饮品可选择白开水、不加糖的咖啡和茶。
5.经常走路。多部高血压预防和管理国际指南均建议,将运动贯穿整个生命周期,可控制血压,改善心肺功
6.保持健康体重。一项汇集230万人的研究显示,随着体重指数、腰围和腰臀比等肥胖指数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会增加1~2倍。肥胖对血压的影响还与缺乏身体活动、不合理饮食、吸烟和饮酒等因素相叠加。所有主流高血压指南均建议,超重或肥胖患者通过减重来控制血压。肥胖的高血压患者,应在营养师的支持下,渐进、适度地减重;严重肥胖者,需要使用减少热量摄入的减肥药物或接受减重手术。
7.用音乐、冥想减压。心理压力与高血压和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相关。“ 饱受心理压力困扰的人可能会血压突然升高,压力缓解后,血压通常会恢复正常。”张海澄说。声明建议,每周至少花3小时做减压练习,或每天进行45 分钟瑜伽、冥想或太极拳等活动;每周听3~7次音乐,每次至少25分钟,有助缓解精神压力、降低血压。
8.睡个好觉。睡眠不足、睡眠障碍、急性或慢性睡眠剥夺,都会导致交感神经活跃,减弱血压调节功能。声明建议,成年人每晚睡眠时间应为7~9小时,白天小睡别超30分钟;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睡前和夜间摄入食物、咖啡因、酒精或吸烟、剧烈运动。
9.远离烟草和电子烟。吸烟可导致血压急剧升高,是高血压独立且严重的危险因素,吸电子烟也会导致血压猛增。声明建议所有人群及时戒烟(包括电子烟),戒烟后注意控制体重;不吸烟人群,一定要远离二手烟。
10.远离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和癌症的可控危险因素。空气污染是数千种气体和颗粒物成分的复杂混合物,超细颗粒物被人体吸入后,会迅速从肺部进入体循环,导致血管收缩、内皮功能障碍、全身炎症,让血压在短期内急速升高。张海澄提醒,空气严重污染期间应减少户外活动。声明则指出,锻炼应尽量在公园和花园中进行,远离车多的道路;避免在家中烧木材、秸秆等取暖做饭;如果生活在高污染地区,可在家中加装空气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