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政策调整对印尼煤炭产业构成长远压力
-
一艘装载煤炭的驳船行驶在占碑省东丹戎贾邦县瓜拉占碑水域。(2025年9月13日摄)
【本报讯】能源转型研究所(Energy Shift Institute,简称ESI)指出,中国近期在能源政策上的结构性调整——包括强化国内煤炭产能保障、完善能源物流体系以及加快向清洁能源转型——正在对印尼煤炭产业形成持续且深远的压力。
ESI煤炭转型研究负责人海泽尔·伊朗戈(Hazel Ilango)于10月29日在雅加达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印尼政府和企业必须清醒认识到,目前所面临的风险并非阶段性波动,而是源自中国能源政策变化的结构性挑战。”
海泽尔表示,中国能源市场的结构转型将对印尼煤炭出口带来长期风险。长期以来,中国是印尼煤炭最大的进口国之一,占印尼煤炭出口总量的约43%。她强调,仅靠调整生产成本和出口量,或是单纯开拓新市场,难以从根本上化解这一风险。印尼相关部门和产业亟须制定更具前瞻性的发展战略,而非仅限于应对短期市场波动。
她指出,目前印尼煤炭企业正面临来自中国国内煤炭产业日益激烈的竞争。随着中国煤炭生产效率持续提高、成本不断下降,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价格优势,使印尼煤炭在竞争中逐渐处于不利地位。
“在中国生产商持续压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的情况下,关键问题在于印尼出口商在能力有限的前提下,是否仍有空间进一步下调价格,”海泽尔补充道。
她进一步分析指出,中国加强高品质煤炭利用、提高国内自给率、减少进口依赖的政策,将在中长期内削弱印尼煤炭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同时,中国大力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2024年新增电力需求增长的逾四分之三来自清洁能源,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压缩进口煤炭空间。
海泽尔表示,印尼对华煤炭出口下滑不仅会影响贸易平衡,更可能对国家财政和地方经济带来严峻挑战。煤炭仍是印尼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2023年该行业为国家贡献税收超过100万亿盾。
“如果出口下降趋势持续,中央政府及主要产煤地区的财政收入将面临显著下滑,”她说。(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