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同济大学医学院肥胖研究所教授 邹大进
本报记者 郭诗颖
 
肠促胰类降糖药(GLP-1受体激动剂)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一类重要降糖药,是2型糖尿病治疗领域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该类药物降糖疗效可靠且安全,具有减轻体重、降低收缩压、改善血脂谱等益处。作为一种新药,很多糖友对其种类、作用机制和使用方法还不是很了解。本报采访了同济大学医学院肥胖研究所教授邹大进,解答了读者关于GLP-1受体激动剂常见的8个问题。
1.什么是GLP-1类药物?
邹大进:肠促胰素是从肠道分泌的可刺激胰岛素分泌的物质的统称。现已发现的人体内肠促胰素主要有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GIP)和GLP-1。目前,临床上肠促胰素类药物均基于GLP-1,该类药物能够通过刺激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受体),发挥肠促胰岛素的作用而产生降糖效果。现有研究发现,GLP-1受体分布在人体胰腺、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脏、脂肪组织和肌肉等全身多个部位。
目前,我国已上市且应用较为广泛的GLP-1受体激动剂有长效制剂和短效制剂两类,前者包括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洛塞那肽等周制剂,后者包括艾塞那肽、利拉鲁肽、利司那肽等每日需注射1~2次的日制剂。
2.GLP-1药物为何重要?
邹大进:了解药物的作用原理,首先要明白高血糖的成因。目前来看,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大致可归为以下3种。一是胰岛素分泌不足,约25%的糖友有此问题,需要进行胰岛素治疗。第二,50%以上糖友有肠促胰素分泌不足的问题,多见于超重、肥胖人群,这种情况下需用GLP-1受体激动剂或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抑制剂)治疗。三是约25%的新诊断糖友存在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分泌正常,但降糖效果不佳,服用二甲双胍可帮助缓解。简言之,肠促胰素分泌不足是导致高血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GLP-1类药物则能在这方面发挥重要治疗作用。
3.GLP-1药物是如何发挥降糖作用的?
邹大进:这类药物可纠正2型糖尿病的多重病理生理机制,从而发挥降糖作用,主要机制包括:①促进胰岛素合成和分泌。GLP-1可以促进胰岛素释放,还可增加胰岛素合成。②抑制升血糖激素分泌。GLP-1可直接作用于胰岛α细胞,或间接通过刺激分泌的胰岛素,抑制胰升血糖素释放。③保护β细胞,增加细胞数量。GLP-1可抑制β细胞凋亡,促进其增生、再生,从而维持β细胞稳定并促进其功能恢复。④减少肝糖输出,抑制肝脏葡萄糖生成。⑤抑制食欲,增加饱腹感,从而减少热量摄入。⑥延缓胃排空。
4.哪些患者适合使用?
邹大进:从高血糖产生原因来看,GLP-1类药物适合肠促胰素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糖友,这类人往往有食欲好、易饥饿、体重大的特点。建议糖友在确诊后,及时到医院进行空腹C肽水平的检测,指标在1.1纳克/毫升以上的成年2型糖友可考虑使用此药物。
对于已接受治疗的糖友来说,在应用SGLT-2单药或联合治疗后,血糖及体重仍控制不佳时,联合GLP-1可进一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减轻体重,也有利于改善血压及血脂,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具有叠加效应。2022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指南推荐,二甲双胍、SGLT-2和GLP-1三药联合的治疗方案,对于胰岛功能尚好、合并超重/肥胖和高血压的患者是最合理的联合方案。
5.哪些糖友不适合?
邹大进:首先,由于该药会影响食欲,因此偏瘦的糖友(BMI低于20)不适合用这类药物。其次,GLP-1药物会抑制胃排空和胃肠蠕动,合并胃轻瘫的糖友使用此类药物后可能会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此外,处于急性胰腺炎急性期或有甲状腺癌病史的患者不适用此药。
6.注射时间如何确定?
邹大进:对于使用短效药物的糖友来说,建议将注射时间选择餐前,日制剂每天早餐前注射一次;如需打两次,则应选在早晚餐前各一次。长效制剂可以在1天或1周内任何时间注射,建议这部分糖友固定给药时间,在每周的同一时间进行注射,以保持血药浓度稳定。如发生漏打,建议第一时间进行补打。注射部位可选择大腿、腹部或上臂。
7.GLP-1药物使用后会有哪些副作用?
邹大进:临床上,有糖友应用GLP-1药物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胃肠道不良反应,一般来说症状较为轻微,且会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减轻。对于这部分糖友来说,应及时与主管医生沟通,建议从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严重不耐受的人应停药,并及时更改为其他治疗方案。使用GLP-1药物的糖友进餐时要细嚼慢咽,每日控制总量,少食多餐,有助缓解胃肠道不适反应。
8.GLP-1如何与其他药物联用?
邹大进: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是多因素导致的,因此医生往往会给患者联用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等药物。
对于一部分胰岛功能较差的糖友,可以使用基础胰岛素和GLP-1的复方制剂,注射一次就相当于打入了两种药物。复方制剂可纠正多种病理或生理缺陷,在发挥降糖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单独使用基础胰岛素或 GLP-1相关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