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蒋 利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冠心病、脑梗死等病人的常用药物,两者都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管内血栓形成,于是临床经常有患者会问,它们可以互相替代吗?
从作用机制上来说,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是通过抑制血小板活性起作用,统称为抗血小板药物,但二者作用于血小板的不同部位。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上的环氧化酶活性,减少激活血小板物质,达到抗血小板作用。除了血小板外,环氧化酶还存在于全身器官、组织、细胞中,它是炎症物质合成的关键酶,因此阿司匹林除了抑制血小板聚集外,还可抑制炎症反应,达到抗炎、解热、镇痛作用。
氯吡格雷通过阻断血小板膜P2Y12 受体阻止血小板激活,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在血小板激活过程中,P2Y12 受体较环氧化酶更直接,因此氯吡格雷较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更强,但它没有抗炎、解热、镇痛作用。
在副作用方面,这两种药物都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都能刺激胃肠道黏膜,有些人服用后会出现反胃、恶心、腹痛等消化道症状。阿司匹林还会抑制前列腺素(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的产生,因此它的胃肠道出血风险要高于氯吡格雷。
综上来看,氯吡格雷可以替代阿司匹林,而阿司匹林不可替代氯吡格雷。大多数的冠心病、脑梗死病人只需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 毫克/天)就足以预防血栓发生。如果在服
用阿司匹林时发生了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将其更换为氯吡格雷并不能阻止胃肠道出血的发生,此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抗血小板药物,增加抑制胃酸药物。如果患者存在阿司匹林过敏,则可以使用小剂量氯吡格雷(50~75 毫 克/天)来 替代阿司匹林。但由于氯吡格雷比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更强,所以需使用氯吡格雷的时候,就不能用阿司匹林代替。
有的患者通过“一条路”不能完全抑制血小板活性,比如急性心肌梗死、置入心脏支架等情况下,需要同时抑制“两条路”才能达到足够疗效,常会联合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称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当然,这种情况下发生出血的风险会更大,因此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需要经医生仔细评估,找到一个安全又有效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