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针对其认为阻碍贸易并导致国际收支逆差的国家发布了一份清单,表示抗议。印尼成为被列入该"黑名单"的国家之一。
美国政府指出印尼多项政策阻碍了美国贸易,导致2024年造成180亿美元逆差。这些指控体现在2025年3月31日发布的《国家贸易评估:2025年外国贸易壁垒报告》中。
受到关注的政策是印尼标准快速响应代码(QRIS)以及国家支付网关(GPN)。美国特别关注由印尼央行(BI)发布的第19/08/2017号关于国家支付网关(GPN)的政策。
该政策要求所有国内零售借记卡和信用卡交易,都必须通过位于印尼境内并获得印尼央行许可的本国支付网关(GPN)转换机构进行处理。
该规定还对希望获得切换许可证以参与GPN的公司施加了20%的外资股权限制,并禁止为国内借记卡和信用卡交易提供跨境电子支付服务。
根据央行2017年第19/10/PADG号条例,外资企业须与印尼本国持牌支付网关(GPN)运营商建立合作协议,才能通过GPN处理国内零售交易。
此外,印尼央行关于自2019年起实施的(支付二维码)QRIS政策也遭到了美国的抗议。因为包括支付提供商和银行的美国公司没有参与该政策制定过程而感到担忧。
他们没有被告知潜在变化的性质,也没有机会阐述对该系统的看法。实际上,有好几项印尼央行的规定受到抗议,特别是与支付系统相关的规定。
这些法规被认为阻碍了美国公司的扩张,从而减少了流入美国“山姆大叔”国家的外汇存款。印尼央行本身否认存在任何针对美国公司的政策歧视。
印尼央行表示,尽管印尼已拥有国家支付二维码(QRIS)和本国支付网关(GPN),但来自美国的支付系统,如维萨(Visa)和万事达卡(Mastercard),在印度尼西亚的支付领域仍占据主导地位。尤其在信用卡交易中,这两家来自美国的转接机构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
从理论上讲,随着GPN(国家支付网关)和QRIS(印尼标准二维码)的推出,国内外交易转接机构在借记交易领域逐渐被边缘化。自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以来,通过QRIS进行的借记交易呈现持续激增态势。
印尼央行报告称,QRIS 交易持续增长。截至2025年3月,交易量同比增长 169.15%。印尼央行还指出,截至今年第三个月,数字支付交易量达到 107.6 亿笔,同比增长 33.50%。
目前,QRIS交易已实现跨国境使用。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已率先接入该系统,随后日本、印度和韩国也将陆续加入。中国和沙特阿拉伯预计也将被纳入该支付网络。
本报认为,政策制定者不应被美国的抗议所动摇。通过增加商品进口来弥补美国贸易逆差的谈判努力,听起来像是一种积极的妥协步骤。
如果美国希望印尼政府修改规则,以便为源自山姆大叔国家的企业提供更多便利,这种想法似乎过于天真。QRIS(印尼标准二维码)规则显然有利于消费者,因为它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并促进金融普惠化发展。
在GPN和QRIS之前,私人转换公司无法为消费者提供经济高效的服务。他们的利润被新系统侵蚀了,如果他们通过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来抗议,那就令人诧异不解了。
政府和印度尼西亚央行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关乎民众生计的政策。美国对贸易逆差问题的不满,应通过增加原材料进口来缓解,而非改变国家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