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数据显示,国家制造业表现仍未复苏,甚至在过去数月持续低迷。这一局面极为不利,可能阻碍政府实现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目标。
年初时,国内制造业活动本呈现可喜上升态势。然而,在特朗普政府推行高关税政策后,制造业明显陷入萎缩。
但导致产业疲软的不只是全球因素,国内多项问题同样构成阻力,例如进口政策限制、消费者购买力下滑以及政府紧缩预算的节流措施。
标普全球(S&P Global)周二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6月印尼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6.9,低于5月的47.4,表明经济状况持续萎缩。
工业部副部长费索尔·里扎(Faisol Riza)认为,2025年6月印尼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的下降受多种因素影响。首先是多国冲突引发的全球不确定性。
其次是政府机构间协同问题。各利益相关方需要加强协同,包括各部委/机构(K/L)之间的合作,以缓解印尼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的萎缩。费索尔表示:“部委/机构应强化协调。例如,部分工厂因环保违规被关停,此类事件破坏了营商环境的稳定性"。
工业部发言人费布里·亨德里·安东尼·阿里夫(Febri Hendri Antoni Arief)评估称,有两个因素导致2025年6月印尼采购经理人指数与2025年5月相比仍然萎缩并下降。首先,制造业企业仍在等待政府出台亲商政策;其次,印尼出口和国内市场需求疲软,购买力也下降。
6月期间,业界期待政府推出保护国内市场免受廉价进口成品冲击的政策。限制廉价进口商品入境的政策被寄予厚望,有望缓解国内产品在本土市场面临的挤压。
2025年7月30日周一政府公布的一揽子放宽监管与营商便利政策中,对成品进口放宽政策的修订被视为积极信号,提振了产业信心,增强工业企业家的乐观情绪。
但该政策红利预计需约两个月方能显现,纺织、成衣及服饰配件行业将优先受益。
制造业企业同时期待成品进口"指定入境港"政策落地。当前廉价进口成品通过多个港口涌入印尼市场,入境港限制将有效减少进口冲击,刺激国货需求。
业界对政府修订饱受诟病的旧规表示欢迎,然而我们仍需关注未来的经济发展,尤其警惕近期频现的经济风险。
 
我们相信政府将采取精准政策稳固产业正向发展,并努力实现开放势头,把握当前机遇。毕竟绝大多数本土制造企业依赖国内市场,指数回升也反映内需增强。
政府推行的"提升国货使用计划(P3DN)"已被证实能拉动内需,当前形势应该成为本土产业夯实国内市场根基的契机。
面对制造业指数下滑,我们不仅需反思现状,更应持续评估、持续改进并保持政策连贯性。政府须全面审视问题根源,制定精准方案并坚定不移地推进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