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的“看家膏方”
-

生命时报特约记者 李福生 禤影妍
编者的话: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佳时机,而冬令进补,更以膏方为佳。膏方调理既能养生,也能防病治病。本期,《生命时报》特邀四大领域名家,给出“看家膏方”。
二仙龟鹿膏养好精气神
国医大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医堂主任中医师 皮持衡
传统中医学认为,一年四季中“春应肝,夏应心,长夏应脾,秋应肺,冬应肾”,所以按照人与天地的关系,冬天养生重点在养肾。
冬季万物蛰伏,主收藏,应保养精神,使精气内敛、肾精充沛,才能润养五脏。保养肾精,以冬季进补膏方为佳。基于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理论,我以经典名方“龟鹿二仙膏”为基,结合慢性病多脾肾亏虚的病机,纳入水陆二仙丹、缩泉丸及五子衍宗丸等健脾固肾之成方,制成龟鹿二仙膏的升级版“二仙龟鹿膏”。该方由龟胶、鹿胶、枸杞、党参、芡实、金樱子、覆盆子、仙灵脾、潼蒺藜、丹参、肉桂等 20 余味中药组成,以补肾填精益髓、益气温阳通督为功效,主治肾气虚衰、精血不足、筋骨形体失养所致的眩晕耳鸣、视物昏花、肢体麻木、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阳痿遗精、精少不育、女性闭经不孕、未老先衰、舌淡苔白、脉沉无力等诸虚百损之症,适用于慢性肾病、慢性疲劳综合征以及神经、骨骼、血液、生殖系统等疾病。
方中,龟鹿二胶为君,鹿得天地之阳气最全,常回头看其尾,故善通督脉,取其角以补命、补精、补气以养阳;龟得天地之阴气最厚,因常将手脚缩入腹甲中,故善通任脉。取其角与板为膏以补之,所谓补以类也,寓意用尽物之性以尽人之性。人参为阳,补气中之怯;枸杞子为阴,清神中之火,使膏一阴一阳,无偏攻之忧,入气入血有和平之美,故曰二仙。此膏方从中医精、气、神的相互关系及气血化生立意,重点突出了血肉有情的龟胶、鹿胶,合人参、黄芪二药阴阳气血并补,寓意如龟鹿般延年益寿。“二仙龟鹿膏”服用时令多以冬季为主,服药时间宜清晨、上午服,借助人体阳气升发而强化药物之势。
除此之外,冬季养生起居上应“早卧晚起,必待阳光”;运动上需“无泄皮肤,以藏为本”;饮食上当“增苦减咸,多黑少甜”;情志上宜“恬淡虚无,无扰乎阳”。▲
一汤加减化瘀护心
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王世彪
每年 11 月至次年 2 月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身之血脉,主神明而藏神,掌管着血脉和情志,是身体各个系统的重要调节中枢。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在于心肾不交、心肺气阻、心脾两虚、心肝郁滞等,使心脏元气受损,不能发挥心脏应有的效能。在冬季,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建议首选膏方调理。这是因为:1.膏方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发作,长期精神紧张、时常胸闷不适、面色无华 ,或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处于正常高值或临界水平者,可去医院开膏方未病先防。2.对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者,用膏方调治可起到扶助元气、祛除病邪、调整功能、促进康复、防止病情发展的作用。3.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经过治疗进入康复阶段,更需要膏方调理促恢复。可以说,心血管疾病在大部分情况下,都适合采用膏方进行冬令调补。
心血管疾病患者有“能夏不能冬”的特点,寒冷的冬季,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提高。因此,加强综合防治尤为重要。比如,治疗冠心病,膏方治疗以扶正补虚为主,辅以通阳化瘀止痛,常用经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全瓜蒌、薤白、半夏、黄芪、党参、竹茹、陈皮、茯苓、枳实、胆南星、丹参、降香、三七、川芎、阿胶等)加减熬膏方。此方能益气养心、化痰活血、宽胸散结,可在医生指导下因症加减,熬一个冬天的膏方服用。
如何保证心血管疾病患者安全过冬?一要注意保暖,外出时留意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以防受凉感冒;二要合理膳食,适当补充营养,增强体质,但也不要盲目进补,尽量少吃或不吃太油腻的食物,不抽烟,少喝酒或不喝酒;三要适量运动,放松心情,保持心境平和,不要熬夜,规律作息等;四是要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及体重。▲
慢性病从肝论治
山西省名中医、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 李双全
在当今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富贵病流行的时代,肝脏代谢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或间接影响诸多疾病的预后与转归。尤其在冬季,以膏方为剂型“从肝论治”,非常适合慢性病的调治。这是因为,冬季气候寒冷,服用补品不易上火;天气渐寒,人体新陈代谢减慢,消耗降低、养分容易积累保存,可增加机体抗病力、改善体质,预防来年患病。因此,慢性病人群可在以下推荐方剂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具体情况“从肝论治”、辨证配膏。
高血压病。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目赤面红、烦躁易怒等,中医病机为阴血亏虚、肝阳上亢,治疗当平肝潜阳,常用方剂有泻青丸、龙胆泻肝汤、杞菊地黄汤。
糖尿病。主要症状有心烦易怒、消瘦乏力、舌红苔少等,中医病机为肝脾不调、肝肾亏虚、运化失司、输布失常,治疗应调肝补肾、健脾助运,常用方剂有麦味地黄汤、一贯煎、左归丸、逍遥散。
代谢综合征。如肥胖、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治疗当疏肝健脾、化湿祛痰,常用方剂有小柴胡汤、柴平汤、胃苓汤。
动脉硬化症、冠心病、脑血管疾病。中医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气血失调、痰湿内蕴,治疗当疏肝健脾、祛湿化痰、理气活血,常用方剂有柴平汤、血府逐瘀汤。
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中医病机为肝疏泄太过导致怒、恐等亢奋情绪,肝疏泄不及导致忧、悲等低落消极情绪,治则疏肝解郁、理气和血 ,常用方剂有柴胡疏肝散、丹栀逍遥散、酸枣仁汤。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腹胀、便秘等)。中医病机为肝脾失调、肝胃不和,治疗应疏肝健脾、理气和胃,常用方剂有痛泻要方、当归逍遥散、柴芍六君子汤。▲
女性多虚滋补调养
广东省名中医、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副院长 邬素珍
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同时也是人体免疫力较低的季节 。人体受大自然的影响 ,冬季阳气蛰伏于体内深处。对于本身就阳气不足的人来说,此时体内阳气呈现明显的虚损不足状态,容易诱发很多“遇寒加重”的“冬病”,尤其是以气血为本的女性。
在中医看来,女体为阴,且由于经、带、胎、产、乳等生理活动耗伤气血,所以女性更易出现虚损之证。中医认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的运行需要阳气温煦和推动,气行则血行。气血不足时,易产生痰、瘀等病理产物,患者多以虚证为主。《金匮要略》里就将妇科病的病因归纳为“虚、积冷、结气”,其中气血不足的虚证占了首位;“积冷”多因阳虚内寒;“结气”除了“女子多郁”外,气虚血少、行而不畅也是因素之一。故气血亏虚可致女性患月经不调、宫寒不孕、胎漏、带下病、产后身痛、产后缺乳、癥瘕(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子宫脱垂、更年期综合征等虚实夹杂之症。可见,调理气血是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原则之一,膏方在女性调治中独具优势。
冬季阳气内藏,人体处于受纳状态,这时补充的营养更容易被吸收,是最佳进补时机。作为中医传统八大剂型之一,膏方寓滋补调养与治疗预防的作用于一身,非常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是女性冬令养生治病进补的首选。“膏百药炼味藏精,滋五脏调阴和阳。”膏方药味较多,配伍全面,祛邪纠偏兼顾,且熬制时间长,药效浓度高,温和持久,易于被人体所吸收和利用。我们甄选道地药材,临床辨证施膏。比如,应用卵巢护养膏(淫羊藿、巴戟天、知母、茯神等)治疗卵巢早衰、不孕、更年期综合征等;应用内异膏(党参、牛膝、佛手、丹参、桂枝等)治疗反复发作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月子期间应用产后坐月膏(黄芪、当归、熟地、益母草等)调理产妇体质;术后或化疗后应用术后复元膏(生晒参、佛手、木香等)提高生活质量;应用冬令固本膏(党参、熟地、杜仲、陈皮等)治未病,改善手足不温、腰膝冷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