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重点: 为“十五五”规划擘画新蓝图
-
【中新社北京10月23日电】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中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确定了方向。
坚定方向,肯定成绩
全会充分肯定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指出“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即将胜利完成。会议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个重要判断
会议认为,“十五五”时期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在“承前启后”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战略意义。
全会指出,中国发展环境正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机遇与风险并存,不确定因素增多。但中国经济基础稳固、优势突出、韧性强劲、潜力巨大,长期向好的趋势未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市场优势、产业体系完备优势以及人才资源优势将继续发挥作用。
明确指导思想与工作要求
会议提出,“十五五”时期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目标,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
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
提出“六个坚持”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
“十五五”主要目标与远景
到“十五五”期末,中国要在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深化改革、社会文明、民生质量、生态建设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全会提出,到2035年,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将显著提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十二项重点部署
会议对未来五年作出十二项部署,包括: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壮大实体经济;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合作共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协调发展;提升文化创新活力与社会文明水平;加强民生保障与共同富裕建设;推动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完善国家安全体系与能力现代化;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等。
应对形势与任务
全会强调,要坚定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安全生产与社会稳定工作,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