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数字经济框架协议》达成实质性共识 涵盖数字经济政策九大领域
-
2025年10月24日,印尼经济统筹部长艾尔朗卡·哈塔托(右三)出席在吉隆坡会议中心召开的第26届东盟经济共同体理事会会议。
【本报综合讯】印尼可通过《东盟数字经济框架协议》为中小微企业拓宽市场准入渠道。此外,借助该协定,印尼还能吸引更多高科技领域投资,强化国家数据主权,建设具有竞争力的包容性数字生态。
周五(10月24日),第26届东盟经济共同体理事会会议在吉隆坡会议中心召开。作为东盟经济共同体理事会部长,印尼经济统筹部长艾尔朗卡·哈塔托主持印尼代表团参加第二届《东盟数字经济框架协议》特别会议。此次会议标志着东盟取得重要成果——在十月初于雅加达举行的第十四轮谈判中达成实质性共识。
该协议不仅是《2025年东盟经济优先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在全球加速向科技经济转型背景下,加强区域数字经济合作的历史性里程碑。自2023年9月3日启动以来,《东盟数字经济框架协议》谈判在谈判委员会主席国泰国协调下已完成十四轮密集磋商,印尼等全体东盟成员国积极参与。
《东盟数字经济框架协议》是2021年通过的《斯里巴加湾路线图》核心举措,该路线图作为东盟数字化转型蓝图,旨在加速新冠疫情后经济复苏。此次实质性成果彰显了东盟国家共同推进包容、安全、可持续的数字经济一体化的坚定承诺。
作为区域内首个综合性数字经济协定,《东盟数字经济框架协议》将构建现代一体化数字生态系统的基石。该协议还将强化网络安全、个人数据保护及中小微企业赋能等领域的合作,助力企业拓展区域与全球市场。
协议涵盖体现东盟数字经济政策前瞻方向的九大领域:一是跨境数据流动;二是电子支付;三是个人数据保护;四是数字身份认证;五是数字人才流动合作;六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七是竞争政策;八是在线安全与网络安全;九是源代码保护。
通过此合作,东盟致力于深化跨境数字融合,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确保数字化红利公平惠及所有社会阶层。
对印尼及区域影响
预计到2030年,《东盟数字经济框架协议》将为东盟贡献高达3660亿美元的GDP,相当于释放区域数字经济总潜力的40%。对印尼而言,该协定与《2030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包括5G网络与数据中心等数字基建强化、数字人才培养、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网络安全韧性与监管提升。
借此合作,印尼将拓展中小微企业市场准入,吸引高科技领域投资,强化国家数据主权,建设具有竞争力的包容性数字生态。东盟经济共同体理事会强调《东盟数字经济框架协议》将成为实现《2045年东盟共同体愿景》及制定《2026-2030东盟经济共同体战略计划》的关键载体。
各成员国承诺于2026年完成并签署《东盟数字经济框架协议》全文协议,使企业、民众及区域利益相关方能早日享受这项数字合作带来的切实成果。这一成就进一步巩固了东盟作为韧性、适应性与创新性全球数字经济增长中心的地位,从容应对科技经济时代挑战。(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