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印尼农业部长兼国家粮食局长安迪·阿姆兰·苏莱曼强调,通过持续稳定的增产和价格调控策略,印尼在影响全球大米价格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周二(11月4日),苏莱曼在雅加达内政部召开的通货膨胀控制会议上表示:“值得关注的是,印尼为降低全球粮食价格作出了贡献。从数据来看,印尼农民成功将大米价格从每吨约650美元降至目前的371美元。”他强调这一成就主要归功于印尼农民的贡献。
随着国内大米产量的提升,在保障民众消费的同时,政府大米储备库存也增至380万吨。苏莱曼指出,这得益于普拉博沃总统的直接决策,使印尼能对国际大米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意味着2025年将不再需要进口大米。
他补充说:“此前印尼曾是进口大国。但值得感恩的是,在普拉博沃总统的卓越决策下,我们停止了进口。”
根据5%白米离岸价数据显示,2024年1月泰国、越南、巴基斯坦和缅甸的大米均价仍维持在每公吨622至655美元区间。而在2024年12月第三周印尼宣布停止进口大米后,这四国大米在国际市场的价格已降至每公吨455至514美元。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全大米价格指数显示,2024年12月该指数环比下降1.2%至119.2点,而2025年9月最新指数进一步降至100.9点。
他表示:“另一个好消息是,感谢中央统计局局长的数据。根据昨日公布的数据预测,2025年我国大米产量将达到3477万吨,创历史最高涨幅,库存也达到峰值。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今年全国大米产量较2024年的3062万吨实现415万吨的盈余。2025年全年大米产量预测也已超过全国年度大米消费需求。根据国家粮食局与相关部委编制的《2025年大米平衡表预测》,2025年大米消费需求约3097万吨,由此产生380万吨的产消盈余。
援引中央统计局数据,2025年10月水稻价格指数较年初持续上涨,从1月的136.78升至10月的146.24,标志着随着全国大米产量提升,印尼稻农福利持续改善。
在保障农民收购价的同时,政府已成立大米价格控制专项工作组,成员包括警察、贸易部、国家粮食局、国家粮食物流管理局及地方政府。
他强调:“我们已向51个县市派驻工作组,特别是巴布亚地区的中粒米供应,虽然航空运输存在困难,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实现了大米自给自足。”
该工作组根据2025年10月20日签发的印尼国家粮食局局长第375号决定成立。截至11月1日,工作组已对全国5648个节点完成监督,涵盖生产商、分销商、批发商、现代零售店和零售商。(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