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财政部税务总局(DJP)近日公布调查结果,共有282家企业涉嫌通过虚报出口文件或低报发票(under-invoicing)方式,违规出口毛棕榈油(CPO)。
 
税务总局局长比莫·维贾延托(Bimo Wijayanto)在11月6日于雅加达丹戎不碌港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这是我们调查中发现的首个关键节点。部分企业在出口申报单(PEB)中将商品申报为‘脂肪物质(fatty matter)’,但经查实并非如此,这正是违规行为的初始模式。”
 
比莫介绍,税务总局掌握的282家企业中,包括2025年发现的25家纳税人,以及2021年至2024年间发现的257家纳税人。
 
根据税务总局初步测算,这些违规交易的总金额约为2.08万亿盾,造成国家潜在税收损失约1400亿盾。
 
比莫表示,从2021年至2024年,部分企业利用棕榈油废水(Palm Oil Mill Effluent,简称POME)虚报出口产品,以规避真实税负。统计显示,该期间共有257家纳税人使用POME模式,总申报金额约45.9万亿盾。
 
所谓“POME模式”,系企业将并非POME的商品伪报为POME,以此降低应缴税额。
 
比莫指出,税务总局目前正对PT MMS及其三家关联企业——PT LPMS、PT LPMT和PT SUNN——进行初步取证调查,以核实交易真实性、金额合规性及税务遵从情况。
 
比莫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已就相关进展向财政部长作出汇报。接下来,税务总局将全面审查这282家存在类似出口行为的纳税人。”
 
税务总局与海关总署联合监管数据显示,2025年印尼“脂肪物质”出口量显著上升,达73,287吨;而2024年为31,403吨,2023年为22,151吨,2022年为19,383吨,呈持续增长趋势。
 
此外,调查发现部分企业还存在多种违规行为,包括:伪造出口文件、低报发票、通过海外关联公司转移定价、虚假申请增值税退税,以及规避毛棕榈油国内市场供应义务(DMO)等。
 
在丹戎不碌港的专项调查中,涉嫌违规出口的集装箱数量由最初的25个激增至87个,均来自PT MMS公司。该公司共提交7份出口申报单,申报商品为“脂肪物质”,总重量1,802.71吨,总价值287.9亿盾。根据其申报,该商品不征收出口税、出口征费,也不在出口限制范围内。(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