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招聘诈骗猖獗 互联网普及未伴素养
-
2025年10月29日,在东爪哇省玛琅市肯阿罗克体育馆举行的2025年招聘会现场,一位求职者正通过智能设备查阅招聘岗位信息。玛琅市政府举办此项活动旨在拓宽就业渠道、降低失业率,共吸引61家企业提供2500个就业岗位,惠及约5500名求职者。
【本报综合讯】在就业形势严峻、民众求职困难之际,职位招聘诈骗案件却日益猖獗。印尼甚至成为区域内招聘诈骗规模最大的国家。这类骗局最常出现在行政、制造、零售、贸易和旅游五大行业领域。
这是东南亚知名的求职招聘平台Jobstreet和Jobsdb的母公司Seek于周三(11月19日)在雅加达发布的研究发现。为调查招聘诈骗案件,Seek截至今年10月对所有招聘平台(包括Jobstreet和Jobsdb)进行了全面追踪。
若按风险程度排名,印尼最易成为招聘诈骗目标的行业首位是行政与办公支持类岗位。制造业、运输与物流业位列第二。其后依次是零售与消费品、贸易与服务,以及酒店与旅游业。
在行政与办公支持类别中,招聘诈骗最高发的岗位包括网店管理员、电子商务管理员和数据录入员。而在制造、运输与物流领域,虚假招聘广告多针对仓库操作岗位,如仓库管理员。
Seek信任与安全部门主管汤姆·莱恩德表示:“行政与办公支持类岗位确实极易受骗,因为这些岗位通常不要求特定学历或资深经验。”据他介绍,各行业的销售岗位也容易成为诈骗目标。诈骗分子常承诺销售岗位能快速上岗且享有佣金制收入,这种模式与行政支持类岗位的诈骗手法如出一辙。
Seek开发的内部检测系统还精准测算了五大行业招聘广告的诈骗比例。其中行政与办公支持类岗位的招聘广告中,39.36%被检测出存在欺诈内容。其余行业数据分别为:制造运输物流业21.06%,零售消费品业12.23%,贸易服务业7.98%,酒店旅游业5.74。
诈骗重灾区
相比Seek业务覆盖的其他亚太国家,印尼已成为招聘诈骗的最大温床。其诈骗案件占亚太地区诈骗总数的38%,更占据亚洲地区招聘诈骗总量的62%。菲律宾紧随其后,诈骗量占亚太地区的20%。
汤姆指出,诈骗分子正越来越多地利用人工智能设计更复杂的骗局。他们常冒充Jobstreet员工,通过短信、即时通讯应用和社交媒体联系求职者。另一种常见手法是以“轻松兼职”为诱饵展开对话,例如提供社交媒体“点赞或关注”任务。这类骗局往往先通过小额佣金转账建立信任,随后要求受害者支付不可退还的保证金。
“诈骗者会精准调整策略,他们清楚求职者在各行业中最脆弱的环节。”为防范具有剥削性质、可能导向现代奴役的招聘行为,Seek采取了深度核查招聘方资质、内容审核及自动扫描所有招聘广告等措施。可疑内容会被转交专家团队进行人工复审。
劳动者教育盲区
针对该调查结果,印尼全国工会协会主席米拉·苏米拉特表示,根据中央统计局今年8月全国劳动力调查数据,印尼失业人口约746万,较去年8月仅减少4000人。这种困境极易被招聘诈骗分子利用。
她指出,在Seek旗下官方招聘平台之外,诈骗行为普遍存在,甚至在线下工业区也屡见不鲜。诈骗者常承诺安排工厂工作,但受害者最终却被派往不同地点从事低收入劳动。另一方面,求职者通常处于弱势地位,易被不法分子利用。由于求职心切,他们往往愿意支付高额费用,轻信虚假职位承诺。
劳动监管自划归地方政府管辖后持续乏力,导致招聘诈骗难以遏制。针对招聘诈骗的法律惩处也严重不足。米拉强调:“对潜在劳动者的教育和预警机制仍不完善。我建议从学校教育阶段就开始普及防范招聘诈骗的知识。”
日惹阿特玛贾亚大学经济商业学院讲师阿洛伊斯乌斯·古纳迪·布拉塔认为,Seek将印尼列为亚太最大招聘诈骗中心的调查结果反映出三个问题:首先,就业需求旺盛但新增岗位有限;其次,诈骗多采用数字媒介显示印尼互联网渗透率已达80%,但网络普及并未伴随足够的数字素养;第三,政府缺乏有效防护措施来遏制网络诈骗蔓延。(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