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读者王女士问:我父亲最近体检发现,血糖偏高,尿糖也呈阳性。不过,医生说这种情况不一定是糖尿病,这是为什么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老年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赵乃倩解答:正常情况下,尿液中是含有少量葡萄糖的,只是含量低于25毫克/分升。当随机新鲜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超过25毫克/分升时,就可视为尿糖含量增加;当超过50毫克/分升时,做尿液分析时会显示出尿糖阳性。
尿糖的确来源于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流经肾脏时,经肾小球滤出,然后进入肾小管系统。流经肾小管的葡萄糖又被重吸收回血液中,只有不足0.1%的葡萄糖随尿排出体外。超过90%的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是在近曲小管完成的,主要由近曲小管上的膜蛋白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介导。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随之增加,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也将增加。可见,尿糖浓度是由血糖浓度、肾小球的滤过能力和近曲小管的重吸收能力三者共同决定的。这就导致会出现三种与糖尿病诊断有关的“尿糖异常”情形。
第一种是血糖升高,尿糖也呈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这种现象常见于糖友,也可见于正常人短时间内摄入过量碳水化合物后,称为“滋养性糖尿”,两者都是由于血糖升高超出了近曲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所致。
二是部分病程较长的糖友,血糖升高,尿糖却呈阴性反应。这是因为随着糖尿病病情的进展,会引起肾小球损伤或心功能不全,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因之减少。但近曲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不降反增,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之间失去了平衡,尿糖反而低了。
第三种情形是血糖正常,但尿糖阳性。这种情形与葡萄糖重吸收功能受损有关,生理原因多见于妊娠和运动等状态下,病理因素包括发热、甲状腺机能亢进、急性肾小管坏死等。
正因如此,目前在临床上,尿糖检测已经失去了其诊断糖尿病及监测糖尿病疗效的价值。如需确定是否患有糖尿病,应至医院静脉采血,测量空腹血糖、随机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