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跛行有多个病根 椎管狭窄压迫神经动脉闭塞下肢缺血
-
![](https://sb-a16y6q7k5z00x2.s3.ap-southeast-1.amazonaws.com/news_images/45/79926/1.jpg)
武汉市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冯晶□主治医师赵晓龙
一走路腿就又麻又痛,或者走一段路就得歇一会儿,不然就变得一瘸一拐,休息片刻能缓解,但继续走的话会再度出现。这就是间歇性跛行的典型表现,虽然看起来是腿脚问题,但病因有可能是神经的毛病,也有可能是血管不通畅,或者脊髓本身的问题。
腰臀腿麻:神经源性。如果外源性的压力压迫脊神经根或马尾,伴随着行走时椎管内血管充血,神经根的受压便会加重,造成微循环受阻,可出现缺血性神经根炎,从而引发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
根据累及的神经分布区域,患者可感受到放射性疼痛、麻木,主要位于腰骶部、臀后部、大小腿至足部,单侧或双侧均可出现,往往会逐渐加重,多见于腰椎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当患者蹲下、坐下或平卧后,神经根的压力降低,缺血状态得以改善,症状也会随之减轻。
发凉胀痛:血管源性。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糖尿病足等下肢缺血性疾病,可造成动脉狭窄、闭塞、血栓形成或栓塞,进而引发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当下肢血流不畅、血供相对或绝对不足时,便可引起远端肢体缺血症状,主要是患肢有发凉、麻木感或苍白,活动后小腿或足部的肌肉出现胀痛或抽搐,常是单侧肢体受累,站立休息后便可缓解。
无力沉重:脊髓源性。如果是脊髓本身病变或受到外来因素的压迫,引发脊髓缺血、神经传导功能受损,机体对下肢神经的控制功能失调,也会出现肌力、肌张力改变,造成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
这类患者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无力、双腿发紧、抬腿有沉重感等,出现步态笨拙、上下楼梯费劲、行走时很难走直线、易跌倒,但不伴有下肢疼痛,患者常无法表述具体累及的区域。这种情况常见于脊髓型颈椎病、胸椎管狭窄症、胸椎黄韧带骨化、脊髓内血管病变等疾病。
临床中,间歇性跛行的常见病因是神经源性,其次是血管源性,脊髓源性相对少见。因此,患者可先去骨科就诊,如无问题,再去血管外科或神经科就诊,做到专病专治。通常,大多数腰椎椎管狭窄症可通过正规保守治疗得到有效缓解,比如使用消炎镇痛药、营养神经药等,若保守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神经症状持续加重,可考虑手术治疗;如果确诊糖尿病足,可在骨科进行下肢骨搬运手术,改善下肢血供;下肢动脉急性栓塞需及时手术疏通血管,避免肢体缺血加重引发坏死;脊髓型颈椎病同样建议手术治疗,如不及时诊治,甚至可出现截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