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企业信用质量提升 债券市场复苏契机
-

企业债务工具的发行热潮正席卷国内金融市场。在经历了两年的全球不确定性之后,2025年成为公司债券市场复苏的契机。
年初至今,企业通过债务工具筹集资金的活跃度显着提升。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印尼证券评级机构(Pefindo)的数据显示,企业债务工具发行总额达到160.1兆盾,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68.65%。
本报认为,在利率宽松和基准收益率下降的趋势中,存在企业信心回归债券市场、将其视作高效融资来源的信号(哪怕仅是一丝迹象)。
与此同时,多重利好因素支撑着这种热情。基准收益率全年持续下降是主要驱动因素,其次是对基准利率下调的预期,这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供了空间。
同时,对到期旧债进行再融资的需求也是一个强劲的驱动因素。在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的总发行量中,营运资金融资仍占主导地位,占比61.5%。
而用于再融资的比例则从24.5%上升至30.4%。这意味着,企业正利用低利率时机来重组其债务结构。
企业信用质量的提升也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乐观氛围。印尼证券评级机构(Pefindo)记录显示,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有12个实体信用评级上调,仅有3个实体评级下调。
%积极的净评级行动预示着后疫情时代商业世界的基本面复苏。稳定的盈利能力、改善的现金流和成本效益促使评级机构更积极地重新评估发行人的偿债能力。随着信用质量的好转,投资者对投资国内企业债券的信心日益增强。
然而,公司债券市场的这股热潮并非没有需要警惕之处。一些宏观经济指标可能会抑制发行人在发行债务工具时过于激进的步伐。
预计2025年财政赤字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从2.53%扩大至12.78%,这可能会对整个证券市场造成压力。当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更积极地吸收资金时,企业提供有吸引力收益的空间就变得更小了。流动性方面的竞争或争夺可能会加剧。
此外,财政部通过追加200兆盾资金实施的银行流动性宽松政策可能产生双重影响。一方面,银行拥有更宽松的流动性空间;另一方面,这种情况可能导致银行和融资机构降低发行新债务工具的兴趣。
当来自第三方资金的融资变得更便宜、更容易获得时,债券工具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就会部分丧失。
然而,对于非金融类企业而言,今年债券市场的机遇实在不容错过。资金成本的持续走低与投资者高涨的热情,为企业进行业务扩张或重组旧债创造了绝佳条件。
印尼证券评级机构持有的截至2025年第四季度的委托数据显示,待发行规模仍达56.42兆盾,主要来自多元金融、银行以及纸浆与造纸行业。这表明直到年底,发行管道仍将保持强劲。
然而,仍存在一些风险,例如汇率波动、全球持续紧缩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随时改变市场情绪的国内财政预算压力。此外,大多数发行人必须谨慎维持其债务与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注)比率,以避免在脆弱的全球环境中过度借贷。
注:EBITDA 代表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该指标用于衡量公司的运营绩效和盈利能力,不包括利息支出、税金、折旧和摊销等非运营因素。其目标是更清晰地了解公司从核心业务中创造现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