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投资借力“一带一路” 可助印尼实现100吉瓦太阳能发电目标
-
2025年10月16日,印尼西努沙登加拉省中龙目县普拉亚森科尔地区,工作人员正在清洁森科尔7兆瓦峰值并网太阳能发电站的电池板。
【本报讯】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框架提供的绿色投资,有望加速印尼向绿色经济转型,尤其是在能源转型领域。该融资方案也将支持普拉博沃政府的清洁能源议程,包括建设100吉瓦太阳能发电的宏伟目标。
印尼可持续发展基金会(Sustain)与 Cerah最新发布的报告《借力中国绿色动能推动印尼经济发展》指出,通过“一带一路”获取可再生能源资金的潜力巨大。2024年印尼成为东南亚最大的“一带一路”投资接收国,金额达93亿美元(约合148.8万亿盾)。其中约9亿美元(约合 14.4 万亿盾)投向能源领域,而这部分资金的56%用于可再生能源项目。
周三(11 月 5 日),印尼可持续发展基金会执行主任塔塔·穆斯塔西亚在声明中表示:“我们基于‘一带一路’历史数据的分析表明,未来十年内,每年约有9亿美元的能源融资可分配给可再生能源开发。实际金额很可能远超于此。”若全部能源资金用于可再生能源发展,总融资规模可达90亿美元(约合 144 万亿盾)。这笔资金可依照《2025-2034年电力供应商业计划》(RUPTL)支持可再生能源项目,或助力实现100吉瓦太阳能发电目标。
塔塔指出:“144万亿盾的投资规模相当于80个奇拉塔浮式光伏电站项目,可形成1.53万兆瓦峰值的总装机容量,减少1712万吨碳排放,并创造11.2 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包括本地社区岗位。”该发电量可惠及400万户家庭。
中国的绿色投资还将助力印尼成为东南亚电动汽车生产中心,与泰国竞争。目前有两个项目正在推进:位于苏邦的13亿美元比亚迪工厂,以及加拉横的宁德时代电池工厂。
以西爪哇省为例(印尼最大电力消费区),当前中国投资的30%(约 42.7 万亿盾)可在《2025-2034年电力供应商业计划》框架下支持该省建设3.6吉瓦光伏电站。这些项目将创造3.3万个就业岗位,每年减少514万吨碳排放。若在苏邦建设四倍于比亚迪工厂规模的新电动汽车工厂,则可解决西爪哇省4%的失业问题,且提供的收入保障远优于非正规行业。
塔塔进一步强调,实现这些机遇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产业本土化战略。这样才能使绿色投资(包括来自中国的投资)通过创造就业、降低可再生能源价格切实惠及民生,并显著减少能源补贴。“中国的绿色投资必须与印尼的绿色再工业化进程相融合。”他补充道,为确保效益持续显现,印尼需完善能源、财政和产业政策框架及本土化战略。中国投资还应遵守严格的社会与环境可持续标准,避免审批许可的“低价倾销”。他重申:“这些产业政策与本土化要求同样适用于其他国家在印尼的绿色投资。”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区财务主任林双表示,通过社区参与模式能有效加速中印尼合作。中国投资者应充当使者,向其他投资者展示在印尼本土化生产的成功潜力,特别是在替代柴油发电领域。他说道:“作为承诺体现,投资者可提供设备并开展专项职业培训以提升本地劳动力技能,这将推动合作成功。”
印尼大学国际关系讲师阿拉提亚·爱德华提醒政府,需确保中国投资的经济效益覆盖全体民众,尤其是项目所在地居民。投资创造的就业机会应吸纳本地劳动力,且不局限于高学历人群。对此他表示,相关法规制定及落地执行需从自上而下的框架转向更注重基层(特别是边缘群体)的导向。他总结道:“在制定和实施法规政策前,我们应思考如何让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受益。”(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