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理解政府新工业化战略 提高整个国家综合实力
-

印度尼西亚目前正在探索一种新的工业化途径,该途径立足于快速变化的全球环境,同时应对日益复杂的国内挑战。这代表着发展经济学最佳理念的更新,并适应了印度尼西亚的国情以及多极化、数字化和走向脱碳的全球现实。
为实现宏伟蓝图,工业部在"新印尼工业化框架"(SBIN)下推行四项相辅相成的核心计划:
第一个项目:自然资源的下游化
下游化不再仅仅是政治术语,而是经济模式结构性转变的具体体现。直到2019年,印度尼西亚仍在以原材料形式出口镍、铝土矿和棕榈油。这些产品的附加值低,创造的就业机会有限,利润也不稳定。
政府开始通过下游化政策要求国内资源加工。工业部长阿古斯•古米旺•卡塔萨斯米塔(Agus GumiwangKartasasmita)上周在日本大阪演讲时指出:"中苏拉威西莫罗瓦利(Morowali)工业区的蜕变便是明证。昔日的偏远地区如今蜕变为全球竞争力工业中心,聚集了镍冶炼与电池组件领域的跨国企业集群。"
类似的模式正推广至铝土矿、铜矿及棕榈油等大宗商品。他补充道:"当前印尼更进军钴、锂、稀土等战略资源新价值链,这些正是支撑全球绿色能源转型的关键要素"。
第二个项目:强调了掌握工业技术的重要性
通过“印尼工业4.0路线图”,政府正在加速工业转型,从传统的生产系统向更智能、更互联、更数字化的集成系统转型。
例如,在纺织行业,已经实施了基于传感器的织造和零废水印染技术。此外,在食品饮料行业,区块链技术正应用于从上游到下游的产品实现全流程溯源。同时,在汽车零部件领域,技术集成正在推动机器人装配和即时物流系统的发展。
第三个项目:绿色工业化
绿色工业化指出,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时代已经结束。市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如今要求工业界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因此,印尼的工业化战略如今采用了生态现代化的原则。
例如,在中爪哇省的巴塘(Batang)工业区,政府强制推行废水循环系统、提高能源效率并实施产业共生。在西爪哇省,棕榈油厂的废料被加工成沼气,用作工业燃料。在苏门答腊岛,水泥厂利用发电厂的粉煤灰作为替代原料。
第四个项目:人力资源开发是成功工业化的基础。如果没有熟练的劳动力、工程师、企业家和创新者,所有战略都不会达到最佳效果。因此,政府持续通过发展理工学院、振兴职业中心和使用数字学习平台来加强职业教育。
印尼当前的工业化战略立足于主权原则。然而,这里所说的主权并非孤立主义,而是体现自主管理资源与生产体系的真实能力。
例如,在粮食安全方面,主权意味着印尼不仅要种植水稻,还要能够加工、储存、分配,并保障群岛全域营养均衡获取。
同时,在能源领域,主权不仅限于煤炭或天然气开采,还包括发展国内炼油厂、生产生物燃料、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建设用于储存、输送和可持续的能源创新基础设施。
印尼的许多工业领域目前正处于“起飞”阶段。我们不再仅仅追求工业化。我们正在尝试调整工业化结构,使其不仅惠及一小部分人口或服务于国外市场,而且还能振兴农村地区、增强国家韧性并提高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