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印尼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对政府决定成立全国工人福利委员会(DKBN)表示欢迎,但同时提醒有关方面,在推动该机构建设时应避免制造“工人与企业对立”的印象。
 
CSIS经济部研究员德尼·弗里亚万(Deni Friawan)表示,工人与企业之间应当是合作关系,而非对立关系。如果全国工人福利委员会在设立过程中被赋予对抗性叙事,反而可能加剧分歧,最终损害各方利益。
 
“成立全国工人福利委员会本身并无问题,但要注意不能让社会产生企业与工人是敌对关系的印象,”德尼在2日于雅加达举行的媒体吹风会上指出。
 
他进一步表示,当前印尼劳动领域的核心问题并不仅仅是最低工资,而是整体劳动生产率偏低。根据国家劳动调查数据,尽管印尼的最低工资水平相对不高,但实际上仅有约36%的劳动者能够真正获得最低工资保障。
 
德尼分析称,劳动生产率偏低与企业在机器设备和技术方面的投资不足密切相关,而高利率及法律不确定性等因素导致企业普遍缺乏投资意愿,从而制约了生产率和工资水平的提升。
 
“投资不足的原因,并非仅仅在于劳动力过剩,而是由于贷款利率过高、政府发行国债导致的‘挤出效应’,再加上法律环境不确定、商业风险较大,使企业不敢扩大投资,”德尼指出。
 
在他看来,工人福利不应仅以工资水平为唯一衡量标准,政府还应关注生活成本控制。
“政府能否通过提供更完善的公共交通、医疗保障等措施,帮助降低工人生活成本?这样一来,工人就不必频繁要求高幅度加薪,从而避免对宏观经济造成压力,”德尼表示。
 
同场出席的CSIS执行主任约瑟·里扎尔·达穆里(Yose Rizal Damuri)补充说,无论是全国工人福利委员会还是防止裁员工作组,其设立都应当置于更加全面的劳动政策框架之下。
 
“劳动政策不仅要考虑已就业的劳动者,也要关注尚未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政策的着眼点应更加系统化和长远化,”他说。
 
据悉,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安托已于9月1日在雅加达总统府会见多家工会组织代表后,同意成立全国工人福利委员会,其地位将相当于政府部门。同时,政府还将设立防止裁员工作组,以进一步强化对工人的保护。(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