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印尼法律部通过“基于知识产权购物中心认证计划”,加强对购物中心的监管与认证,以遏制假冒商品流通。该部知识产权总局执法主任阿里·阿尔迪安表示,印尼持续打击通过购物中心和市集销售的假冒商品。
周三(9月3日),针对假冒商品泛滥现象,阿里在书面声明中强调,知识产权总局正通过惩戒与预防相结合的方式压制假货流通。他透露2019-2025年间,知识产权总局已联合财政部海关总署、警方和检察院开展至少17次打假行动,并销毁了价值超50亿盾的多个知名品牌仿制品以震慑违法者。
阿里强调商标侵权属于告诉乃论(亲告罪)案件,品牌方的主动参与至关重要。若缺乏正式举报,知识产权总局、海关或执法机构无法主动采取行动。因此他呼吁品牌方应确保商标及时注册续展、发现侵权立即投诉,并提供证书、正品样本和专家证言等证据支持执法。品牌方还须向海关系统备案商标及权利持有人信息,以便假货入境时能被截获,同时开展市场监督和消费者教育。
尽管面临边境口岸众多、作案手法升级及现场监管资源有限等挑战,但知识产权总局与知识产权侵权特别工作组正通过完善监管系统和加强跨机构协调持续推进工作。截至今年8月,全印尼30省已有158家购物中心获得认证,中爪哇、中加里曼丹和马鲁古三地的认证评估仍在进行中。
认证过程中,购物中心管理方需先与知识产权总局或各地法律部办公室协调,随后知识产权总局将对商户及销售商品进行审查。阿里表示认证旨在打造安全可靠的购物中心,管理方必须确保商户不售假。根据《版权法》第10条和第114条,疏于监管的管理者在收到警告后若仍放任侵权,将面临最高1亿盾罚款。
知识产权总局开通在线投诉门户pengaduan.dgip.go.id和调解服务以加速纠纷解决,并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下架数千种假货列表(包括仿冒鞋类)。阿里强调:“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政府职责,更是共同责任。通过协同努力,我们能够创建清洁的商业生态,保护消费者远离非法商品。”(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