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印尼海洋与渔业部近日宣布,正在起草《海洋渔业及制盐产品地理标志(IndiGeo)法规》,以通过法律保护机制提升渔业和海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防范潜在的国际争议。
 
海洋与渔业部产品竞争力强化总局长托尔南达·赛义富拉(Tornanda Syaifullah)14日在雅加达表示,该法规将涵盖地理标志保护机制、产品描述文件编制辅导、社区组织建设,以及市场推广、营销、许可与融资渠道的支持。“这一法规不仅是对知识产权的确认,更将推动产品持续的培育、监管与商业化进程,”托尔南达说。
 
他强调,出台法规还旨在防止印尼渔业产品被其他国家或机构提出不当主张。“如果没有完善制度保障,出现国外抢注才感到震惊就为时已晚。”
 
印尼海洋渔业资源潜力巨大。据介绍,印尼境内共有约8500种鱼类,占全球总数的37%,并拥有900多种海藻。可持续渔业资源潜在产量每年达到1201万吨,海水养殖潜力则超过5000万吨。这些资源为印尼发展海洋渔业优势产品并纳入地理标志保护提供了坚实基础。
 
截至2025年7月,已有11种渔业和制盐产品获得地理标志认证,包括波索鳗鲡(Sidat Marmorata Poso)、泗水徐图利祖烟熏牛奶鱼(Bandeng Asap Sidoarjo)、淡满光小鱼(Ikan Uceng Temanggung)、龙目珍珠,以及印尼特色盐类如巴厘库桑巴盐(Kusamba)、阿梅德盐(Amed,)、特加库拉盐(Tejakula)、东龙目培蒙贡盐(Pemongkong)、巴厘贡布里盐(Gumbrih)和北加省克拉延山盐(Gunung Krayan)等。
 
托尔南达介绍,海洋与渔业部已确认38种加工品和18种渔业产品具备潜在申请条件,如邦加鱼酱(Rusip Bangka)、廖内坎帕尔烟熏鲶鱼(Salai Patin Kampar)、米纳哈萨熏鲣鱼、邦加虾酱、万丹—芝勒贡奶鱼沙爹、朱瓦纳蒸奶鱼(Bandeng Presto Juwana),以及多地特色海盐产品。
 
他指出,地理标志并非单纯的标签,而是战略性工具。“地理标志不仅保护产品品质与声誉,还将为产品打开国际市场通道,提高附加值,强化区域认同,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印尼法律与人权部商标与地理标志司司长赫尔曼萨·西雷加(Hermansah Siregar)表示,地理标志制度为地方特色产品带来切实利益。“它不仅提供法律保护,还提升产品的经济与文化价值,增强推广效应,使其能够进入国际市场。”
 
赫尔曼萨指出,印尼的目标是成为东盟范围内地理标志注册数量最多的国家。“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可实现溢价销售,吸引投资,并带动以社区为基础的中小企业发展,从而实现公平共享的经济效益。”(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