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随着中国和印尼在“一带一路”倡议与印尼多项发展战略对接框架下不断拓展合作,两国海洋伙伴关系已超越传统渔业贸易范畴,延伸至基础设施、科学研究和产业投资领域,为双方开辟了广阔的发展机遇。
9月7日至9日在中国东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的2025年全球海洋发展论坛上,班达亚齐市长特别代表兼市政府秘书长贾拉鲁丁·乌马尔强调了城市间合作的前景。
贾拉鲁丁对新华社表示:“青岛市已与全球90多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亚齐省首府班达亚齐期待与青岛结为友好城市,并在海洋领域探索广阔的合作潜力。”
2023年1月,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印尼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作为中国
“两国双园”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元洪投资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条件,正迅速吸引着国内外投资者的目光。
该园区已成为渔业合作中心。自2023年以来,多家领先的海鲜食品企业在元洪形成产业集群,同时已有4家中企在印尼投资渔业项目,总投资额超过63亿元(1元人民币=2311盾)。项目涵盖虾类养殖基地、海鲜加工设施和印尼渔业中心。
这些成就让双方对合作前景愈发充满信心。关于未来合作方向,贾拉鲁丁表示,渔业是班达亚齐的传统产业,他非常期待双方在该领域加强合作。
班达亚齐靠近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金枪鱼等海洋资源丰富。但当地渔业发展面临港口设施有限、冷链仓储不足、捕捞方式传统等的制约。
贾拉鲁丁说,“中国在渔业捕捞、冷链物流、深加工等技术领域具有优势,我们期待能与中方伙伴在这些领域开展合作。”
他补充称,班达亚齐欢迎中国在港口、水产养殖和加工领域增加投资,以最大化挖掘当地海洋经济潜力。
这一伙伴关系也延伸至东盟地区。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史忠俊表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海洋合作方面潜力巨大。
他表示,“中国拥有广阔的技术和市场,而东盟则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实施,中国与印尼的海洋合作正朝着基于创新和价值共享的方向发展,为全球蓝色经济作出新的贡献。(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