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经济学家齐聚一堂为政府提供政策建议 助力印尼经济在全球动荡中增强韧性
-
2025年10月28日,印尼经济统筹部国企管理与业务发展副主任费里·伊拉万在雅加达举行的“2025年印尼百名经济学家研讨会”上发表讲话。
【本报综合讯】今年,印尼政府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努力面临重重挑战。这并非空穴来风,全球与国内压力的双重叠加已导致国民经济屡受冲击。
纵观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如中美贸易战和中东紧张局势,这些因素持续冲击供应链并引发国际油价飙升。而在国内,制造业疲软、裁员潮加剧及居民购买力受抑共同制约着经济发展。
多重挑战导致今年国家预算草案的基本假设出现偏差。另一方面,政府支出效率政策尚未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效果。
货币政策层面,印尼曾在今年8月经历0.08%的通缩,随后在9月回升至0.21%的通胀率。汇率市场同样动荡,截至10月23日,印尼盾汇率维持在16629盾兑1美元。尽管印尼央行已采取多项干预措施,包括将基准利率下调至4.75%,但收效有限。
此外,印尼仍面临社会与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具体体现在贫困率、失业率、医疗教育服务差距以及人类发展指数等维度。据中央统计局数据,截至今年3月,印尼贫困人口达2385万人。虽然全国贫困率创二十年新低,但城镇贫困率却从去年9月的6.66%升至今年3月的6.73%。
在此背景下,经济与金融发展研究所(Indef)联合经济学家论坛于周二(10月28日)再次举办“印尼百名经济学家研讨会”,本届主题为“以国内经济韧性为基石应对全球动荡”。该论坛自2016年起由经济与金融发展研究所组织,已成为经济学家与政府的定期对话机制。
研讨会开场由经济与金融发展研究所执行董事埃丝特·丝莉·阿斯图蒂致欢迎辞,随后经济统筹部国企管理与业务发展副主任费里·伊拉万发表主题演讲,并举行《百名经济学家建言》书籍象征性移交仪式。
开幕环节后,研讨会进入部长对话环节,聚焦四大优先领域:产业链下游化、粮食与能源主权、人力资源强化与社会保障、财政货币改革与金融稳定。
印尼经济挑战与韧性建设策略
阿斯蒂蒂表示,要克服这些挑战,采取预防性措施和推动变革势在必行。她称:“在全球变革和不确定性交织的时代,我坚信机遇同样存在。这些机遇体现在数字化转型、区域供应链的发展以及若干可资利用的领域。”
阿斯蒂蒂认为,这些举措是构建国内经济韧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强调,韧性不仅意味着生存之道,更体现为在全球不确定性中保持适应能力,实现在危机或衰退中的持续增长。
阿斯蒂蒂补充称,三大支柱首当其冲:第一是国内经济强化,稳固的国内市场是夯实经济基本盘的核心基础。第二是国家经济自主性,这是普拉博沃总统强调的重点,旨在使印尼摆脱对进口市场的依赖,实现粮食、能源等领域的自给自足。第三是创新与人力资源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
然而,构建经济韧性绝非单打独斗所能成就。阿斯蒂蒂强调政府、商界、学术界及各利益攸关方协同发力的重要性。
阿斯蒂蒂进一步指出,韧性建设需要公私部门通力合作。她认为私营部门在加速经济复苏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协作同样不容忽视。因为国家建设不能仅聚焦爪哇岛,更需推动爪哇外岛的发展。
与此同时,费里表示,政府正持续推动实现今年国家预算设定的5.2%经济增长目标,这一目标由消费和投资共同支撑。当前经济增长伴随着可控的通货膨胀率,且失业率下降等社会指标持续改善。
经济统筹部还指出多项反映印尼经济前景向好的指标:消费者信心指数走强,外汇储备达1487亿美元,银行流动性保持稳定,投资额达1434万亿盾,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持续扩张,信贷增长达7.56%,进出口表现稳健。政府通过实施系列计划助推经济发展,包括发放300.48万亿盾的庶民商业贷款,以及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为1202万劳动者创造就业岗位。
本届论坛旨在为政府提供政策建议,助力印尼经济在全球动荡中增强韧性,最终实现惠及全民的繁荣发展。(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