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李 响
 
提到德国人热衷的运动项目,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足球。其实,如果你在夏天来到德国,会发现各地海滩和户外泳池里人头攒动,游泳可谓是一项全民运动。
在德国,如果一个成年人想找个游泳班学习游泳,那他一定会引人侧目。游泳可是德国人从娃娃抓起的运动项目。在德国人看来,游泳不仅是一项有趣的运动,更是一种必备的求生技能,能大大降低溺水风险。因此,许多德国宝宝在牙牙学语时,就被父母带去参加亲子游泳课程了,这个阶段更多的是让孩子们接触水、玩水。德国专家和家长们认为,亲子游泳不仅可以增近彼此的感情,还能促进宝宝骨骼发育、肌肉生长、四肢协调。等到孩子2~4岁时就可以借助辅助设备,比如“游泳面条”或游泳板,逐步习惯探索水中世界,掌握一些游泳基础技能。
经过了婴幼儿期的铺垫,孩子们已经为游泳技能的进阶做好了准备。5岁开始,德国孩子就可以系统地学习游泳,并考取游泳生涯的第一个证书——小海马证书。作为初级课程,孩子们会学习蛙泳及简单潜水,并了解水中的安全隐患、游泳规则等。课程结束后,只要达到以下两个要求就可以获得证书:一是从游泳池边跳入水中,在没有任何辅助工具的情况下自己游25米;二是从水深及肩的泳池里,潜到水底下取一个东西上来。
尽管简单,但小海马证书对孩子们学习游泳的激励作用非常明显。拿到小海马证书后,18岁以下的青少年还可以考取“德国青少年游泳通行证”,从低到高分为铜、银、金三个级别。想要达到最高的金牌标准,需要完成24分钟内游600米、70秒内蛙泳50米、15米潜泳及3米跳水等考核项目。
为了让更多孩子拥有良好的游泳技能,在德国,游泳是公立中小学的必修课。游泳课在常规体育课上进行,老师将学生们分为两组:已经取得小海马证书的孩子被分在“有经验组”,学前并未习得游泳技能的则被分配在“无经验组”,两组学生的进度自然也不同。
尽管对游泳课程有了足够重视,在德国救生协会发言人阿赫姆·韦瑟看来,德国做得还不够。根据德国救生协会2017年的一项调查,在小学毕业时,德国有59%的孩子还没有完全掌握游泳。其中,部分孩子没能获得铜牌认证,23%的孩子甚至还没有小海马证书,这种状况在疫情肆虐的三年间更加严重。韦瑟认为,当务之急是将过去几年取消的课程全面补回来,并敦促私立学校加强对游泳课程的重视和考核。毕竟,只有得到了铜牌,孩子们才能安全地浮在水面,并在发生危险时进行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