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许尤佳
生命时报特约记者 宋莉萍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是《中医儿科学》对儿童体质特点的定义,而从事儿科工作近40年的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许尤佳教授却提出了“儿为虚寒”的创新性学术观点。他认为,孩子的五脏六腑是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的,孩子是少阳,相比成年人的壮阳,更容易得病,且病情变化迅速。不过,由于其脏气清灵,即便生病,只要及时合理干预,也更易于康复。“ 先天不足,后天调理”,在许尤佳看来,孩子防病,需重点关注一个脏腑——脾胃,脾胃是育儿的根本。
脾胃被传统医学誉为“人体的后天之本”,我们身体的气血能量全靠脾胃从食物中“转化”而来。明代医家万全指出孩子“脾常不足”,可很多家长并不了解这点,一味强调给孩子增加营养,不理会孩子吃进去的食物能否正常消化吸收,让孩子大吃大喝,最终伤了脾胃、坏了体质。元代小儿医家曾世荣早有名言:“ 四季欲得小儿安,常须三分饥与寒。”除了“吃”,穿着的不合理也是孩子爱生病的关键。许尤佳说,孩子睡着时容易受凉,要盖好被子,醒着时倒不必特别在意。清醒时穿得太多会抑制阳气,把孩子养成温室的小草,稍微运动一下就出汗,汗出当风更容易受凉生病。
“从临床看,很多孩子的健康问题都与脾胃有关,消化不好,免疫力就会下降。如果没有及时消食导滞助消化、调整饮食,孩子就容易感受六淫之邪的侵袭而致病,如消化系统的呕吐、便秘、腹痛、腹泻、积滞、厌食;呼吸系统的感冒、咳嗽、发烧、肺炎;日积月累就易产生体质过敏、注意力缺陷、长不高、性早熟等儿科常见难治性疾患。”孩子的脾胃如此重要,该如何自测其功能是否合格?许尤佳提醒家长要注意六点。
口气。孩子早晨起床漱完口后,闻一闻他的口气。如果有酸臭味,提示脾胃运化功能有问题。
舌苔。舌苔反映的是胃气,健康的孩子舌象是淡红舌、薄白苔。如果舌头上覆盖了一层白色或黄色的舌苔,说明消化不是太好。
皮肤。经常起湿疹、耳后常有皮下“小疙瘩”等,都可能是脾胃差的表现。
睡眠。中医常讲,“ 胃不和则卧不安”。 脾胃差的孩子,睡眠多少会有点问题,比如睡不踏实、睡觉磨牙等。
大便。须观察孩子大便的时间、次数、性状、颜色、味道,如有异常,则提示有问题。
倒刺。平时要留意孩子指甲旁是否有倒刺,倒刺多提示消化功能弱。
对于脾胃不好的孩子,家长日常该如何调护?许尤佳认为,及时做好“消食导滞”是让孩子不生病、少生病的窍门。与此同时,让孩子吃热、吃少、吃烂。脾胃差的孩子,经常会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许尤佳给出一个解决方法,用柠檬食疗。他推荐了两个方子:1.秋柠饮。取适量陈皮、柠檬、蜂蜜,陈皮和柠檬加水煮开,放温后加入蜂蜜。2.金桔柠檬饮。取适量金桔、柠檬、蜂蜜,金桔和柠檬加水煮开,放温后加入蜂蜜。两个方子根据口味选择,每周喝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