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钢铁商与下游业加强协同 应对自中国廉价进口钢卷
-

印尼Morowali工业园区 (IMIP) ,一家租户生产的轧制钢板产品。
【本报讯】目前,钢铁生产商正在制定战略应对廉价进口产品,特别是热轧卷 (HRC) 的冲击。
这是因热轧卷进口量持续增长,抑制本土产品的竞争力。
根据印尼反倾销委员会 (KADI) 的数据显示,热轧卷进口份额从 2023年的 23.5%显著提高,至2024年成为31.6%。
日前,印尼钢铁工业协会 (IISIA) 主席 Muhamad Akbar Djohan 表示,为应对该挑战,钢铁生产商正积极与下游钢铁用户发展协同效应。“钢铁生产商正通过中长期合同、特殊付款方案、联合项目和投标联盟,以及联合项目实施等方式加强与下游产业的合作。”
除此之外,他们也在需求和物流方面与下游生态系统进行协调,例如通过准时交付和供应商管理库存以及其他合作方案,保持供应的连续性、价格和质量的稳定性以及成本效益。
他也提到为实现出口突破而采取的合作措施。通过加强上下游的合作与协同效应,他有信心,进入出口市场的机会将日益增多。
中国对克拉卡陶钢铁(Krakatau Steel / KRAS)公司和詹德拉阿斯利(Chandra Asri)公司造成威胁,克拉卡陶钢铁公司总裁与詹德拉阿斯利公司谈及印尼钢铁市场份额为何被中国产品抢走?在多重市场保护措施下,中国廉价钢材仍涌入印尼?
举例上游供应符合目的地标准,例如ASTM/汽车标准;而下游涂层、测试、认证和一体化运输调度则确保竞争力基于标准和附加值,而非仅仅基于价格。
他解释说,“例如,克拉卡陶公司通过Krakatau Baja Industri向Tata Metal Lestari公司供应冷轧钢(CRC),后者再涂层钢出口到美国,然后再运往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同样重要的是,企业家们也在为完成国家战略项目和其他项目做准备,通过遵守规范和认证(SNI以及ASTM/ISO等相关行业标准)来提升自身能力和竞争力。
他补充说,除此之外,我们也加强产能和调度,确保准时交货,确保质量和售后服务,并与合作伙伴/承包商提供一体化服务。“我们也积极提出贸易救济措施,确保遵守SNI/反规避等标准。”
钢铁生产商正在积极准备和提交反倾销、反补贴税和保障措施申请,确保在整个供应链中实施强制性印尼国家标准 (SNI),并堵塞反规避漏洞。他们正在成立贸易案件工作组,收集证据(损失数据、出口价格、数量和市场份额)。
生产商还在准备卷宗和时间表,一旦初步迹象得到确认,就申请征收临时进口税,并准备在发现路线变更或 HS 编码变更时,将覆盖范围扩大到新产品或出口商。
他总结说,“钢铁行业参与者正在不断加强其数据库和数字化供应能力信息,使消费行业更容易了解国内钢铁行业的供应能力。”
据中国海关数据,2025年1月至7月期间,中国半成品钢材出口增长320%,达到 740 万吨。
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的出口量出现激增。仅7月份,出口量就超过150万吨,占全球钢铁总出口量的14%。
与此同时,印尼成为最大的半成品钢材买家,进口量达114万吨。其次是菲律宾,进口量略低于100万吨,之后依次是土耳其、意大利和沙特阿拉伯。(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