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 张引强
 
门诊看病过程中,经常会有第一次看中医的朋友问我:“大夫,号脉是号左手还是右手?”起初 ,我觉得这是一个小众问题,解释一下就可以了。随着工作年限增长,我发现这是一个新诊患者朋友共性的问题。所以,这里和大家详细讲解一下。
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四诊,脉诊属于切诊范畴,一般叫切脉或号脉,老百姓常说“摸脉”。中医大夫“摸脉”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可以通过脉来反映病情?我们要先弄明白脉形成的原理。
脉象即脉动应指的形象。心主血脉,包括血和脉两个方面,脉为血之府,心与脉相连,心脏有规律的搏动,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脉管也随之产生有节律的搏动。血液循行脉管之中,流布全身,环周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循行全身的血脉均汇聚于肺,且肺主气,通过肺气的输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肝藏血,主疏泄,调节血量循环;肾藏精,精化气,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且精可以化生血,是生成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因此,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自晋以来,普遍选用的切脉部位是寸口。寸口诊法始见于《黄帝内经》,主张独取寸口的是《难经》,但当时这一主张未能普遍推行,直至晋代医家王叔和所著的《脉经》才推广了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
寸口又称脉口、气口,其位置在腕后桡动脉搏动处。诊脉独取寸口的理论依据是:寸口为手太阴肺经之动脉,为气血汇聚之处,而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气血的运行皆起于肺而止于肺,故脏腑气血之病变可反映于寸口。另外,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脾胃),与脾经同属太阴,与脾胃之气相通,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脏腑气血之盛衰都可反映于寸口,所以独取寸口可诊察全身病变。
寸口分寸、关、尺三部,以高骨(桡骨茎突)为标志,其稍内方的部位为关,关前(腕端)为寸,关后(肘端)为尺。两手各分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寸关尺分候脏腑,历代医家说法不一,目前多以下列为准:左寸可候心与膻中,右寸可候肺与胸中;左关可候肝胆与膈,右关可候脾与胃;左尺可候肾与膀胱,右尺可候肾与小腹。所以,号脉应该左手和右手同时进行。
除了准确把握位置,脉诊还有一些注意事项。1.时间。号脉的时间最好是清晨,此时体内外环境都比较安静,气血经脉处于少受干扰的状态,故容易鉴别病脉。但也不是说其他时间不能诊脉,诊脉前应先休息片刻,使气血平静。2.体位。坐位或正卧位,手臂平放,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直腕仰掌,并在腕关节背处垫上脉枕,这样可使气血运行无阻,以反映机体的真正脉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