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副院长、针灸科创始人 老锦雄
生命时报特约记者 禤影妍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是世界针联“传统灸法推广基地”,这里的空气里常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艾香,点燃艾条飘起的几缕青烟让患者感觉宁心安神。门诊和病房里悬挂的两幅镶框书法作品相映成趣,一幅是“让世界充满艾”,另一幅是“普灸众生”,成为医院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医学入门》中记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具有中药与针刺不具备的优势。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副院长、针灸科创始人老锦雄在近40年的临床生涯中,非常擅长使用灸法。在他的带领下,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相继开展了温针灸、悬灸、直接灸、隔盐灸、隔姜灸、隔蒜灸、隔杯灸、间隔灸、督脉灸等灸法治疗,堪称灸法应用的“教科书”。在遵循“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理论指导下,他把传统灸法治疗应用于亚健康调理、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疾病、妇科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打造了数十个优势病种,可谓“灸”治百病。老锦雄还创立出一套以扶正为主,包括扶正温阳法、扶正开窍法、扶正养心法等多种灸法结合的“扶正灸法”治疗体系。
为何对艾灸情有独钟?老锦雄认为,艾叶味苦性温,有温经散寒、调经安胎、祛湿止痒等功效。作为一味中药,艾叶除了可内服外,外用时结合针、穴、药以及其他物品单独或联合应用,均可收到良好效果。“艾灸这种古老的疗法在今天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并受到病患欢迎,与阳虚痰湿体质患者居多有关。”老锦雄表示,现代人久坐少动、嗜食肥甘厚味,长期生活在空调环境里,精神压力大,很多都存在失眠、肥胖、慢性疲劳等亚健康状态,以上问题的主要病机是阳气虚衰,机体功能相对低下,常虚实夹杂,猛补急攻均难奏效。传统灸法具有温经通络、散寒止痛、行气通郁的作用,是针石、药物难以比拟的,能发挥出独特作用。灸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老锦雄常应用于以下几种疾病。
直接灸治疗顽固性面瘫。中医认为,面瘫的发生多因正气不足、风寒乘虚而入痹阻经络所致。针灸是公认的治疗面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早期应用大多能痊愈或明显好转。治疗时选用陈年艾绒捻成麦粒样大小的艾炷,在施灸部位皮肤上外涂可治疗烧烫伤的伤科油,用镊子把点燃的艾炷放置在患者脸部的穴位上,当患者感到局部温热明显时,即用镊子夹去艾炷,再换上新的艾炷。一般连灸3-7壮,以皮肤稍呈红晕而不起泡为度。艾绒性纯阳,燃烧时火力温和稳定,对穴位渗透力较强,可疏通头面部经气。隔姜灸治疗虚寒性腹泻。先天属于虚寒体质,或腹部不慎受寒,平素嗜食寒凉生冷之物等,均可引起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吃什么排什么,完全没有消化),或腹泻日久不愈,患者多伴有脸色苍白、手足不温等症状。对这种脾肾虚寒导致的腹泻,隔姜灸神阙穴(即肚脐眼)正好派上用场。操作时,取一块厚约 3 毫米的新鲜老姜,用细针在姜片上穿刺数孔(以便灸火透过空隙渗透进入人体)后置于神阙穴上,然后把点燃的艾炷放在姜片上施灸,待患者觉得脐上温热灼痛时,将姜片略略提起降温,稍停放下再灸,直至局部皮肤潮红湿润为度。隔姜灸把艾和姜这两种性属温热的药物结合起来 ,并在任脉上的阳穴——神阙穴上温灸,可扶助人体阳气,纠正虚寒体质。
内外结合治疗宫寒痛经。女性如果平素贪寒嗜冷,可使寒邪入侵胞宫(子宫),寒凝气滞,导致子宫、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而失却濡养,不通或不荣而痛。对于这类寒凝血瘀的患者,可使用温针灸与食疗结合进行治疗。选取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进针后在针柄上点燃艾炷进行温针灸。艾火产生的热力通过针的传递徐徐渗入穴位,对经络产生温热刺激,能疏通经络、温经散寒、补气养血,缓解“不通”或“不荣”引起的痛经。此外,还可以同时服食艾叶鸡蛋红糖水,将新鲜艾叶洗净后煮水,打入鸡蛋煮熟,最后加入红糖调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