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张曦元 □主任 隋 晶
 
人体好比是一台机器,同样需要散热,而出汗就是其中一条途径。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量、气味等发生变化,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报,需引起重视。
自汗。自汗是一种不自主的出汗现象,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怕冷等阳气不足的症状。
盗汗。盗汗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出汗,最常见的是夜间盗汗,表现为睡醒后一身汗、醒后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
战汗。战汗是人体全身战栗后出汗,中医认为,这是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多见于热性病。如果战汗后热退,脉象转静,表示邪气已去,正气得以恢复,是好现象。但若汗出后,肢体冰凉、烦躁不安,表示正不压邪,可能预后不佳。
头汗。头汗是只见于头部出汗,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所致。老年人气喘而头额出汗,多为虚症;小孩睡觉时也常常头部出汗,若无其他症状,则不属病象。
偏汗。俗称“半身汗”,可以是左侧或右侧偏身出汗,也可以是上半身或下半身出汗。这种情况,多因风、湿、痰、瘀等因素阻滞经脉,导致营卫不周、气血不和引起,风湿或偏瘫者多见。若老年人经常出偏汗,可能是中风先兆。
冷汗。冷汗是指畏寒肢冷而出汗,常伴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等虚寒表现。这种情况,多因身体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见于低血糖、受惊吓、休克等情况。
其他部位出汗。手脚心出汗异常,可见于精神紧张,也可见于脾胃功能异常。当脾胃运化失调,水液输布紊乱,体内可能逐渐郁积湿热,从而引起四肢末梢多汗。胸口出汗多因思虑过度。经常稍一动就出汗者,多见于体质虚弱者以及身体肥胖者。
常自汗的人,平日要注意防寒保暖,可经常用黄芪泡水代茶饮,也可艾灸肺俞(人体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气海(肚脐下 1.5 寸处)等穴位益气固表。常盗汗的人,需辨证分析盗汗的病因病机遣方用药,阴虚导致的盗汗常用滋阴敛汗之法。对于湿热困阻导致的出汗,要用清热利湿之法,同时配合清淡饮食、少吃冷饮。对于营卫不和导致的汗症,需使机体回归中正平和的状态 ,汗自收止。偏身出汗者,应祛风利湿、祛瘀化痰,如有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疾病,需按时服药,以防病症进一步发展。虽然汗症症状单一,但分型较多,致病因素复杂。汗出日久,会导致气血耗伤和阴阳失调。若通过日常调护无法改善,需及时就医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