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徐 燕
生命时报记者 单祺雯
 
夏在五行中属火,心脏在五行中也属火。因此,四季中的夏季与人体的心脏相对应。与此同时,夏季又是一年中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在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徐燕教授看来,夏季两“火”相遇,加上本就“蒸蒸上升”的阳气,心神非常容易受到扰动,诱发心血管疾病。所以,夏季养生重在养心。本期,《生命时报》特邀徐燕教授教大家具体怎么做。
徐燕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认为女孩子要“稳定”一些,高考时建议她选择教育和医学,徐燕在“二选一”中报考了上海中医学院(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高中时,我发现自己在记忆、文字方面相对突出一些,所以就选择了中医。”1986年,徐燕毕业后分配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工作至今。“2002 年,我成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学员,师承国医大师严世芸教授,这是我中医临床水平得到提升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徐燕说,跟师学习的20多年,她的医德医风、临床疗效等各方面都显著提高。“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同时我也享受生活。”历代中医名家大多精通琴棋书画,以此怡悦性情。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徐燕非常喜欢摄影,她认为可以从中获得悟性。
徐燕还是“非遗——丁氏内科疗法”第四代传人,在传承丁甘仁“甘仁、和缓、清正”的学术思想基础上,提出以健脾培元、活血逐瘀法治疗稳定性、劳力性心绞痛,以益气健脾、温阳利水法治疗心力衰竭,以甘中补虚、养心安神法治疗心律失常等。她认为,随着现代人体质的变化,应在原先的思想中有所创新,创制了“富心方”(黄芪、水蛭等)治胸痹、“盛心方”(附子、茯苓、杜仲、熟地等)治心衰病、“复脉安心方”(桂枝、炙甘草、万年青根等)治房颤、“神眠方”(酸枣仁、茯神等)治不寐等,临床疗效显著。
2021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高达3.3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人,冠心病1139万人,心力衰竭 890 万人、房颤487万人,高血压2.45亿人。是什么导致如此高的患病率?徐燕表示与三个因素有关。
1.代谢危险因素多。现代人生活水平较之前大为提高,过度营养导致了肥胖、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等问题。人体摄入过多营养,多余的脂质难以排出体外,聚集在血管里,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堵塞血管,增加血液黏稠度引发血栓。
2.生活压力大。现代人工作生活节奏快,人在紧张时,会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导致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交感神经兴奋,容易引起心梗发作。
3.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年纪越大,伴随的慢病问题越多,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也就越多。
落到治病上,《黄帝内经》中的“六腑以通为用”“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凡病,阴阳自和者必自愈”这些理论给了徐燕很大启发。针对心血管疾病,她坚持“五脏元真通畅、六腑以通为用、气血以通为运”的诊病思路,形成了“以通达和”的学术思想。徐燕表示,人的很多疾病都是由于“不通”引起的。尤其在心血管疾病中,心脉痹阻不通是核心病机。所以,徐燕临床治疗善用辛甘药物,同时兼顾调理脾胃。
“我曾为150名百岁老人开展慈善义诊7年,为他们建立了健康档案和影像资料,总结长寿秘诀。”在养生保健方面,徐燕无疑是有发言权的。那么,夏季如何养生、护好心血管呢?徐燕建议从起居、情志、饮食、运动方面着手调护。
起居:寐以养心。夏季起居的核心是晚睡早起、睡午觉,坚持做能养心脏阳气。与此同时,要注意避阴暑(夏季因气候炎热而吹风纳凉,或饮冷无度,中气内虚,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而为病)。建议大家最好不要久待空调房,少吃或不吃冷饮冷食,切莫贪凉。
情志:静以养心。夏季要“使志无怒”,也就是要降心火,让自己“入静”。日常生活中,要做一些能让自己静下来的事情,比如写字、听音乐、下棋、画画等。
饮食:清补养心。“饮食宜清淡”是养生学上的健康法宝,“淡”能渗湿、利尿。“药王”孙思邈认为,“厨膳勿使脯肉丰盈,常会俭约为佳,每学淡食。”徐燕提醒,夏季饮食要清淡,滋腻的食物要少吃。夏季耗气严重,要注意补气养阴,建议在伏天用人参泡水代茶饮。日常饮食,可多吃瓜类,比如冬瓜、黄瓜、丝瓜、西瓜等,其含水量高,有清心的作用;还可多吃偏凉性的蔬菜,比如芹菜、番茄、生菜、芦笋等,可以生津、止咳、除烦、解暑、泻火等;另外,多吃些有抗菌作用的食物,比如韭菜、洋葱、大蒜等。徐燕教授还给大家分享了两个小方:1.一杯茶养心。取适量枸杞、乌梅、薄荷、菊花泡水代茶饮,可补肺生津。2.一碗粥养心。取适量荷叶、茯苓、粳米煮粥食用,可健脾、宁心、止泻。
运动:微汗养心。建议选择快走、打拳、游泳等运动,运动的总原则是不要大汗淋漓,微微出汗即可。▲